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探究: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与启示
    吴丹, 孙昕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1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4
    摘要1862)   HTML37)    PDF(pc) (851KB)(642)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可以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等主体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以支持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落地实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智能时代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方法/过程] 拆解UNESCO能力框架出台的前期相关政策积累以及相关制定背景,分析《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与《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文本内容,以关键原则与框架主体两部分内容为核心对能力框架的内容进行解读。 [结果/结论] 基于能力框架所提供的经验,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主体价值、政策修葺、履践致远和未来应用4个方面为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下的AI素养框架研究
    刘琼, 刘星, 刘桂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3-5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2
    摘要1518)   HTML39)    PDF(pc) (620KB)(892)    收藏

    [目的/意义] AI技术已经全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AI素养决定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教学工作中各角色的AI素养进行细分和明晰,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案例为研究基础,总结“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归纳AI素养核心要素,构建4种角色的AI素养框架。 [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场景下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创新教学、技术融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主动学习、技能多元,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前瞻引领、数据决策,对教辅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是智慧服务、资源集成;AI素养的核心要素可以归纳为思维、知识、技能和态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人员的AI素养既有相同项,也有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识教育课程构建
    李白杨, 孙榕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34-4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70
    摘要1280)   HTML21)    PDF(pc) (760KB)(652)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需兼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养,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弥合“认知鸿沟”和“使用鸿沟”。 [方法/过程] 以南京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探索”课程为例,提出“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设计基础认知、核心理解、工具应用到创新开发4个层次,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在线资源与实验设备,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结果/结论]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能够系统提升学习者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实现普适性与个性化并重,为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素养通识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知识工作者AI素养差距的AI技术弥补手段研究
    王树义, 曾雯, 张为师, 李俊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20-3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32
    摘要1234)   HTML28)    PDF(pc) (1929KB)(324)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知识工作者对AI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评估能力,即AI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工作者AI素养存在着差距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本身来弥补这一缺口,缩短AI素养差距。 [方法/过程] 从认知、实践和评估3个维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辅助提升AI素养。认知层研究AI代理如何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实践层分析AI工具如何简化数据分析等任务;评估层讨论AI工具在验证信息真伪和“人在环中”模式的重要性。 [结果/结论] AI技术在缩短AI素养差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代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知识讲解,AI工具能够自动化执行专业任务,提供事实性依据。这些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还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AI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高效的信息环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人工智能素养视域下高校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分析
    崔宇红, 赵锦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1): 20-3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1
    摘要1093)   HTML15)    PDF(pc) (951KB)(280)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技术为创造包容与广泛的学习环境提供机遇,针对滥用AIGC工具潜在风险,分析人工智能素养背景下影响学生用户使用AIGC工具的因素,探究学生用户使用影响因素模型框架与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借鉴TAM构建概念关系模型,提出基本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分析进行验证解释。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努力期望直接影响学生用户对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并且通过绩效期望和行为意图连续间接地增加他们对于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此外,人工智能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用户AIGC实际使用的转化率。研究弥补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研究,揭示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提供科学的建议与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方向——一项范围综述
    袁帆, 李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44-5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4
    摘要1090)   HTML27)    PDF(pc) (794KB)(302)    收藏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聚焦GenAI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挑战,不仅关注技术应用层面,更着重探讨GenAI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转型的深层影响,为推动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基于范围综述方法,从SSCI、A&HCI和CSSCI数据库筛选出51篇核心文献,采用PRISMA-ScR框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多维度梳理文献,辨析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挑战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GenAI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数据准确性、偏见问题、学术不端、虚假信息传播以及过度依赖GenAI可能削弱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情境中的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应着力于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框架,推动AI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提升路径探索
    罗学妹, 林予哲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70-7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96
    摘要912)   HTML24)    PDF(pc) (554KB)(220)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简称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提升研究生在数智时代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AIGC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知识体系扩展、技能要求提升,教育环境改变。探讨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边界已拓展,为顺应AIGC技术对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带来变革提出系列提升路径。 [结果/结论] AIGC加速教育与智能的融合,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需以培养研究生驾驭智能技术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数字伦理为着力点。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数字素养课程内容,构建跨学科整合机制,建立监管机制,重视引导学功能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变革路径,以促进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国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编制——基于环境扫描与需求分析的战略目标体系构建
    柯平, 李筱颖, 孙宣, 刘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4-1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60
    摘要777)   HTML25)    PDF(pc) (830KB)(487)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探索图书馆如何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旨在为中国图书馆事业把握发展方向,并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建设路径。 [方法/过程] 运用环境扫描的研究方法,跟踪宏观社会环境、中观事业环境、微观系统环境动态,分析宏观社会、中观行业、微观读者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切实需求。 [结果/结论]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锚定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事业这一关键目标,强化“人本”与“效能”两个意识引领,把握“专业化稳健发展”“智慧化转型”“全国图书馆服务网络搭建”三个发展重点,构建“各类型图书馆协同治理体系”“新一代知识共享与服务体系”“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体系”“图书馆事业支撑保障体系”四个现代化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模型、模式创新与重要启示
    张兴旺, 李洁, 李思凡, 王小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1): 4-1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140
    摘要738)   HTML22)    PDF(pc) (718KB)(1039)    收藏

    [目的/意义]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技术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方法,对其如何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研究,是当前图书馆领域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 [方法/过程] 在简要回顾DeepSeek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融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模型,对相应的5种主要赋能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重要启示进行了剖析。 [结果/结论] 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赋能、业务赋能、用户赋能与生态赋能等4个核心维度,并从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分析、知识重组与知识利用等5个方面对其服务创新产生影响,同时可能会带来大模型安全、知识产权风险、知识幻觉、信息茧房等诸多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高质量AI数据体系面临的数据版权困境、应对策略解析与实施路径研究
    张何灿, 易成岐, 郭鹏, 黄倩倩, 靳晓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32-4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5
    摘要719)   HTML35)    PDF(pc) (980KB)(273)    收藏

    [目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版权数据诉讼纷争频发,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版权保护困境成为构建高质量AI数据体系面临的关键堵点和现实难题。 [方法/过程] 本研究在研究梳理人工智能数据版权保护相关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了应对数据版权困境的六大代表性做法,对比解析了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结果/结论] 针对人工智能数据版权困境,即暂无既能促进人工智能版权数据供给又能兼顾数据版权保护工作的最优解问题,本研究在充分参考六大代表性做法解析和结合中国具备的四大独特优势基础上,研究提出系统妥善解决数据版权困境筑牢高质量AI数据体系的总体实施路径构想,分别为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数据版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推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版权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数据版权相关立法并推动行业自律,以期对加大中国人工智能版权数据供给、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大学图书馆“十五五”规划要点
    杨新涯, 冉蔚然, 李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35-4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91
    摘要636)   HTML24)    PDF(pc) (628KB)(268)    收藏

    [目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坚定不移,为稳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高等教育事业,已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十五五”规划要点,以期为大学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首先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大学图书馆发展特点,并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加以阐述。通过分析国家战略规划和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探讨大学图书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向和建设路径。 [结果/结论] “十四五”阶段的大学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数字化转型、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经历了经费缩减的困境,在学术评价学科服务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围绕“十五五”规划,大学图书馆应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特藏建设、数智化教学支持、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以及虚拟环境下的读者体验这八个核心维度实现深度重塑与变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数字人文与大语言模型:古文献语义检索实践与探索
    王昊贤, 周子茗, 丁菲菲, 韦成府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89-10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5
    摘要599)   HTML27)    PDF(pc) (971KB)(1452)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语言模型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其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古文献检索。研究不仅为数字人文带来新视角和方法,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还为其他院校图书馆提供了实践参考,具有指导意义。 [方法/过程] 本文分析了数字人文与大语言模型在古文献检索中的创新应用和趋势,并讨论了大模型在古文献识别、语义理解和信息抽取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推动了古文献检索的变革。通过案例分析,构建了语义检索模型,并展示了大语言模型在元数据扩展、快速检索和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应用,建立了古文献语义检索平台。 [结果/结论] 研究的主要优势和贡献在于规范化的元数据组织、大模型支持的元数据扩展、自然语言化的检索词支持、容错的检索机制、向量引擎高效检索等。但也存在不足,如大模型生成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和对用户检索数据的全面分析不足。未来,将致力于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研究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情报智能体——面向“十五五”的科技情报工作新范式
    刘细文, 付芸, 韦华楠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20-3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66
    摘要581)   HTML18)    PDF(pc) (2033KB)(476)    收藏

    [目的/意义] 科技情报工作的每次变革与发展均围绕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目前,大模型、智能体等先进AI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科研范式变革,情报机构应该思考科技情报工作范式如何变革,为“十五五”发展规划设计奠定方向。 [方法/过程] 本文使用客观归纳和理论推理方法,整体从AI技术赋能科学研究的3种驱动方式出发,结合情报内涵,推理归纳AI赋能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报基础建设(数据生产、信息组织、知识表示)和情报生成(情报计算)。融合大模型技术的智能体展现出了极强、甚至比肩科学家的数据理解能力,据此可推断其已具备赋能情报生成的能力。 [结果/结论] 构建和应用情报智能体是情报机构面向“十五五”的必然选择。在情报智能体的驱动下,科技情报工作将迈向更高水平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将情报专家从繁琐的基础数据处理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高价值情报的生成与决策支持活动。情报智能体驱动的科技情报工作生态下,智能体集群是核心,内外协同运行:对内,通过集成调度工具、基础数据和基础设施资源,实现数据生产、信息组织、知识表示和情报计算四大核心功能的高度自动化;对外,通过智能体与情报专家及具体情报场景的交互,形成“人与智能体协同”的工作新范式。未来,在规划设计情报智能体落地实施时,应同时关注当前研发阶段的技术适配性以及未来应用阶段的潜在安全风险防控,全力保证情报智能体的高效安全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大语言模型赋能科技文献数据挖掘进展分析
    蔡祎然, 胡正银, 刘春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2): 4-2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116
    摘要422)   HTML14)    PDF(pc) (1797KB)(4055)    收藏

    [目的/意义] 科技文献蕴含丰富的领域知识与科学数据,可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本文系统梳理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在科技文献数据挖掘中的方法技术、软件工具及应用场景,探讨其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方法/过程] 本文基于文献调研与归纳总结,在方法技术层面,从文本知识、科学数据与图表信息分析了LLMs驱动的科技文献细粒度数据挖掘关键技术以及综合性知识生成的方法;在软件工具层面,归纳了主流LLMs科技文献数据挖掘与知识生成工具的方法技术、核心功能和适用场景;在应用场景层面,分析了科技文献数据挖掘应用于LLMs的实践价值。 [结果/结论] 在方法技术方面,通过动态提示学习框架与领域适配微调等技术,LLMs极大提升科技文献数据挖掘精度与效度;在软件工具方面,已初步形成从数据标注、数据挖掘、合成数据到知识生成的全流程LLMs科技文献数据挖掘工具链;在应用方面,科技文献数据可为LLMs提供专业化语料和高质量数据,LLMs推动科技文献从单维数据服务向多模态知识生成服务的范式演进。然而,当前仍面临领域知识表征深度不足、跨模态推理效率较低、知识生成可解释性欠缺等挑战。未来应着重研发具有可解释性与跨领域适应性的LLMs科技文献数据挖掘工具,集成“人在回路”的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文献数据挖掘从效率优化向知识创造转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员向提示词馆员转型探索
    孙丽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1): 17-3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053
    摘要371)   HTML16)    PDF(pc) (709KB)(419)    收藏

    [目的/意义] 构建提示词馆员的理论框架,明确其概念、职能范围、工作流程和核心能力,并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探讨图书馆员向其转型的合理性和价值。通过构建转型路径,为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转型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 [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排行榜排名前30的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和知识服务的现状,归纳馆员转型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结果/结论] 基于提示词馆员的理论框架和转型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具体转型实现路径,包括提示词馆员专职化、“三阶跃迁式”馆员能力培养模式、健全智慧化服务顶层设计、建设多模态资源服务平台、AI伦理考量和跨学科合作,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员向提示词馆员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多模态学习技术面向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创新路径探究
    桑媛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3): 42-5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38
    摘要360)   HTML14)    PDF(pc) (757KB)(401)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智慧图书馆发展迈入新纪元,多模态学习技术整合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模态,为信息服务体系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极大提升了用户互动体验。通过探索多模态技术在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本文旨在为智慧图书馆的创新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南,助力其迈向更加智能化的未来。 [方法/过程] 研究回顾了多模态学习技术的理论渊源及跨学科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其在智慧图书馆的关键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化导览、智能问答系统、用户教育的智能支持、沉浸式阅读。结合相关案例,对多模态交互技术在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及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详尽阐述。此外,还探讨了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瓶颈与挑战。 [结果/结论] 多模态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互动性,优化了用户体验。然而,其推广与实践仍面临数据隐私保护、技术成本高昂及用户接受度不均等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包括完善技术框架、优化用户体验、加强人机协作及注重伦理考量,以助力多模态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全面应用,为推动图书馆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事业的“十五五”规划思考
    曾建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106-107.  
    摘要350)   HTML3)    PDF(pc) (376KB)(221)    收藏
    2025 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事业作为国家科技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献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国家科 技文献信息服务的集成枢纽,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国科技文献信息极其匮乏的状况,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推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 全国科技文献保障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分享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韩玺, 廖科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45-6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4
    摘要324)   HTML12)    PDF(pc) (1396KB)(679)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虚假信息分享的相关因素,为虚假信息治理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通过系统综述的方式,整合了108篇虚假信息分享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从学科领域、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预测因素、中介和调节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 [结果/结论] 该领域近几年研究成果增长较快,图书情报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人员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刺激机体反应理论等,并利用调查和实验法等方法,围绕政治和健康领域虚假信息分享开展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从用户和信息视角展开,涉及信息客观特征、信息感知特征,以及用户个体特征、认知特征、感知特征等多个维度。研究构建了虚假信息分享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从研究情景、研究主题、平台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发现研究局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跨社交平台耦合网络舆情传播建模与仿真研究
    郑德铭, 李思佳, 郑健龙, 王兆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69-8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06
    摘要308)   HTML18)    PDF(pc) (1980KB)(347)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迅速发展,用户跨社交平台的信息交流增强了舆情传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理解跨平台信息传播载体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上的舆情传播机理,对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及引导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方法/过程] 在传染病SEI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跨社交平台耦合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采用蒙特卡洛仿真实验法探究平台间用户耦合程度及耦合模式对舆情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揭示跨社交平台耦合网络上的舆情传播规律。 [结果/结论] 仿真结果表明,与单层网络相比,通过跨平台用户形成的耦合网络的层间连边显著促进了舆情传播;随着网络层间耦合程度的增大,舆情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对于层间耦合模式,同配连接相较于异配连接更有利于舆情信息的传播。研究结果为舆情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美国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及发展趋势分析
    石笑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38-5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6
    摘要297)   HTML17)    PDF(pc) (652KB)(148)    收藏

    [目的/意义]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分析对图书馆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美国知名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要素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大学图书馆提供借鉴,明确其在发展方向、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方法/过程]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调查法收集美国知名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相关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从重点内容和发展趋势两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结论] 研究认为美国知名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主要内容要素可以概况为加强合作共享、推进世界级馆藏与服务、把握内外环境因素、提升管理水平及提高技术服务支撑。其战略规划发展的趋势主要概况为服务发展的趋势、馆藏发展的趋势、组织发展的趋势及合作发展的趋势。最后提出中国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思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姚丽琴, 张海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5): 79-9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14
    摘要295)   HTML35)    PDF(pc) (821KB)(177)    收藏

    [目的/意义] 为了厘清AIGC情境下用户心理韧性的驱动因素以及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特征规律,有效缓解AIGC用户在初始采纳阶段后流失和中辍等消极行为造成的潜在风险,刺激AIGC用户持续使用,促进AIGC产业由技术驱动向用户驱动的高质量转变。 [方法/过程] 研究以韧性理论和S-O-R理论为基础,构建了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搜集了328份原始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和检验。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是有效缓解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重要因素,技术韧性和信息质量是提升用户心理韧性的重要驱动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用户心理韧性、防止用户中辍,促进用户持续使用的对策与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面向AIGC应用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罗国锋, 易童, 闫舟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1): 47-5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013
    摘要274)   HTML14)    PDF(pc) (628KB)(235)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加深,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AIGC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是当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研究旨在探索面向AIGC应用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批判性认知和应用AIGC的能力,也为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文章综述了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并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国内外相关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政策、指导意见,从AIGC应用知识、AIGC应用技能、AIGC应用伦理3个层面构建面向AIGC应用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同时,基于IFLA《图书馆应对人工智能的战略响应》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足,建议从教育内容整合、教育团队建设、教育模式开发、教育体系优化等方面保障和实施AIGC应用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 [结果/结论] 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培养和提升学生面向AIGC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要觉醒责任担当,积极审视和应对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要求,创新和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习得应用AIGC所需的新信息素养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保持AIGC应用视域下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持续更新,并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AIGC的信息素养,助力学生科学、正确、规范地使用AIGC,实现终生学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基于演化动力学的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高春玲, 姜莉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5): 65-7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54
    摘要248)   HTML25)    PDF(pc) (1483KB)(274)    收藏

    [目的/意义] 分析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现状,掌握其热点主题及演化趋势,对满足和提高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与健康素养水平,推动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本研究采用DTM模型对2016—2023年间新浪微博发文内容进行动态主题挖掘与分析,分别从主题演化、主题语义演化和主题信息熵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结论] “老年病症”“科技养老”“食疗保健”“心理健康”及“社会关怀”等方面主题演化显著,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身体医疗养护、社会助老爱老关怀和衣食住行等健康信息类型关注颇多,用于满足需求和获取信息。“老年病症”“运动保健”“高危风险”及“医疗诈骗”等主题语义稳定。“运动保健”“起居安全”及“病毒传播”等信息熵趋势较为稳定,“医疗素养”“疫情管控”“文体旅游”及“饮食均衡”等信息熵呈现扩散趋势,“高危风险”“食疗保健”“经济陷阱”及“医疗诈骗”等信息熵呈现收敛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面向突发事件识别与分类的多模态数据集构建研究
    张一帆, 陈祖琴, 葛继科, 何明坤, 谭杰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76-8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24
    摘要231)   HTML10)    PDF(pc) (889KB)(232)    收藏

    [目的/意义] 丰富的互联网数据为洞悉突发事件提供了多维视角,基于多模态的突发事件分类方法也因此油然而生,然而现有突发事件多模态数据集不仅稀缺,而且类别不够多样,对相关研究支撑力度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研究的进展。 [方法/过程] 构建一个基于多模态信息的突发事件数据集(MEED),包含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和非突发事件5个类别的数据,并将自然灾害数据划分为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干旱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7个子类别。 [结果/结论] 利用现有的突发事件分类方法在突发事件公开数据集和MEED上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公开的突发事件数据集,MEED有助于多模态模型性能提升1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研究生使用AIGC工具的行为动机与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万益嘉, 顾立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4-2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16
    摘要196)   HTML18)    PDF(pc) (913KB)(753)    收藏

    [目的/意义] 从用户层面揭示内外部因素对研究生使用AIGC工具的影响机制,厘清研究生利用AIGC工具辅助学习科研的行为动机,支持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和推广AIGC服务,促进AIGC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落地。 [方法/过程] 以UTAUT2模型为基础,结合感知价值等理论与AIGC工具、研究生群体特点构建研究生AIGC工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予以实证。 [结果/结论] 功能价值、使用价值、情感价值、个体创新性以及社会影响对研究生AIGC工具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间接作用于使用行为。网络设备等促进条件作为支持要素,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使用行为。建议AIGC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兼顾功能优势和便捷性,教育工作者以案例教学等方式促进AIGC工具与学习科研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训练,使新兴技术真正助力学习科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政民互动数据中舆情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基于循证决策视角
    张莉曼, 吴悦婷, 程文静, 刘天翊, 孙辛欣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89-10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33
    摘要182)   HTML10)    PDF(pc) (1326KB)(256)    收藏

    [目的/意义] 本研究基于循证决策理论,构建了一个舆情风险预警模型,旨在通过分析政民互动数据,挖掘其中的治理价值。该模型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方法来识别和预警舆情风险,提升其应对公共舆情的能力和效率。 [方法/过程] 首先成功构建了基于5个关键维度的舆情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通过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风险级别提供了针对性的决策建议。接着模型以苏州市政民互动数据为案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与苏州市政府未来工作重点高度契合,充分展现了模型在风险预警中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舆情风险预警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不仅创新性地应用了循证决策理论,还为政府提供了提升舆情治理效率的有效工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AI+专家驱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消费端数据体系建设研究
    叶光辉, 涂凯, 胡丽娜, 韩丽, 冯智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18-3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0
    摘要173)   HTML26)    PDF(pc) (768KB)(186)    收藏

    [目的/意义] 受限于传统文献分类体系局限,用户产生的高价值消费端标注数据还不能作为数据要素融入科技文献服务,致使科技文献服务无法顺应开放科学时代背景与满足用户读者各类知识需求。本研究旨在挖掘AI提供技术突破潜力,构建AI+专家驱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消费端数据体系,以期推动科技文献服务优化进程。 [方法/过程] 首先分析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消费端数据体系建设价值表征,然后提出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消费端数据体系建设原则,再者解构与剖析了AI介入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消费端数据体系建设风险。最后,根据AI介入数据标注工作的程度,设计了3种AI+专家协同用户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据标注创新模式。 [结果/结论] 聚焦于引领用户协同完成数据标注工作,AI+专家辅助型数据标注模式下,AI充当工具角色根据专家制定处理规则完成表层信息处理,协助用户完成数据标注;AI+专家合作型数据标注模式下,AI完成科技文献预标注标签审查工作,用户从自生成标签模式转变为评判与挑选AI生成的数据标签模式,专家辅助审核最终数据标签质量;AI+专家主导型数据标注模式下,用户提供数据标注需求,专家进行过程操作指导,数据标注由AI4S平台自动化完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机遇与挑战:ChatGPT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李华明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96-10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65
    摘要170)   HTML15)    PDF(pc) (629KB)(251)    收藏

    [目的/意义]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正逐步展现出在图书馆的巨大应用潜力,所表现出的技术优势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用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方法/过程] 从介绍ChatGPT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以及业界学术研究成果着手,阐述该技术在跨模态信息组织、文本生成以及用户行为深度挖掘等人工智能方面赋能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学科导引以及智慧推荐等知识服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围绕技术局限、用户隐私、不良信息、数据来源、学术诚信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思辨。 [结果/结论] 未来图书馆应持续强化业务平台与资源整合、加强内部系统安全防范以及完善风险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分应对危机,从而为不断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技术异化”与扬弃路径——基于“价值-制度-行为”的分析框架
    翁迎港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56-6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61
    摘要168)   HTML20)    PDF(pc) (918KB)(324)    收藏

    [目的/意义] 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极大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然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数字技术的异化。揭示“技术异化”的底层逻辑并寻找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路径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 [方法/过程] 从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价值-制度-行为”的三维分析框架,将扩展个案法应用于浙江省Y乡的案例上,探讨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因价值割裂、制度失衡、行为失范而产生的“技术异化”现象。 [结果/结论] 对标三维分析框架的具体要素,结合扩展个案法对宏观微观互动的聚焦,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引导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目标、以更加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以更加规范的主体行为共享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成果等具体路径,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紧密均衡地结合,发挥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有的效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特征表现、成因要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牟妍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86-9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37
    摘要168)   HTML11)    PDF(pc) (638KB)(153)    收藏

    [目的/意义] 厘清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特征表现与成因要素,有助于准确把握算法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偏好,为改进和优化算法技术和算法服务提供必要借鉴。 [方法/过程] 通过对26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原始文本数据,借鉴质性研究范式围绕着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特征表现、成因要素以及产生后果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理论模型分析框架。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具体表现为算法抱怨、算法中止和算法逃避3种具体形态,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发现个人因素、算法技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是诱发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形成的重要因素,进而提炼出“个人-算法-社会环境”社交媒体用户算法厌恶成因要素分析框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面向主题场景的科技文献AI数据体系建设:技术框架研究与实践
    常志军, 钱力, 吴垚葶, 曲云鹏, 巩玥, 张智雄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4-1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55
    摘要164)   HTML29)    PDF(pc) (1847KB)(665)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已成为推动科学发现的重要驱动力。面向主题场景的高质量数据资源是训练高性能AI模型的关键,鉴于科技文献数据的复杂性及其直接用于大模型训练的局限性,亟须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数据建设技术框架,通过对科技文献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提炼和整合,最终构建面向AI应用的高质量训练语料。 [方法/过程] 本研究提出了科技文献AI数据体系建设的“3+5 技术框架”,围绕AI数据体系建设全流程,提炼设计了3个层次的数据内容,以及5个阶段的数据治理过程,基于大数据技术、智能挖掘技术作为数据治理的关键要素,详细阐述了数据治理工具链的体系架构与功能。 [结果/结论] 为验证所提出的技术框架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水稻育种领域的AI数据体系构建实践中。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有效地处理科技文献数据,构建出了高质量的领域数据集,为AI模型在水稻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验证了该技术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ChatGPT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情感感知与服务优化
    张铭洁, 赵瑞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74-8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54
    摘要163)   HTML11)    PDF(pc) (842KB)(167)    收藏

    [目的/意义] 情感分析技术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探讨基于生成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的情感分析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挖掘其优化路径和创新服务方式,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方法/过程] 通过调研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情感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结合当前技术进展与服务需求,提出利用ChatGPT的情感感知能力推动个性化推荐、情境化知识服务及优化用户体验的创新路径,并探讨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的应用挑战。 [结果/结论] ChatGPT的情感分析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多个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了情感分析技术在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应用,尤其是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讨论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等挑战。通过这些探索,本研究为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MR技术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应用模型与创新进路
    黄嘉欣, 张晓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78-8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92
    摘要146)   HTML24)    PDF(pc) (750KB)(192)    收藏

    [目的/意义] 新一代MR技术突破了全球对数字现实交互的传统认识,也为智慧图书馆带来技术革新的发展契机。探讨MR视域下新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拓展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深度与领域广度。 [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综述、内容分析与网站分析等方法,梳理图书馆领域MR技术应用的初步实践探索,结合MR技术的高真实感、全方位性、更智能化等特征,可进一步深化智慧图书馆服务、知识、体验、协作等四要素的能力,以此构建MR技术视域下智慧图书馆的新应用模型。 [结果/结论] 在虚拟现实迅速革新的浪潮中,智慧图书馆建设应从问题导向、理论支撑、人才管理、主体共创4个维度展开思考,利用MR技术聚焦智慧图书馆的4个“面向”,以期构建智慧图书馆与MR技术融会贯通的未来生态图景,更好地为智慧图书馆添加活力、挖掘潜力、赋予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基于SEM和fsQCA的虚拟兴趣社区用户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
    韩龙, 郭晋成, 鲁羿廷, 周群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82-9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44
    摘要146)   HTML16)    PDF(pc) (992KB)(167)    收藏

    [目的/意义] 虚拟兴趣社区资源聚合、深度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用户利用信息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探究虚拟兴趣社区用户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优化社区管理与服务。 [方法/过程] 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虚拟兴趣社区用户信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影响路径和前因构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 SEM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情感支持、社区认同、社区意见领袖参与、社区内容互动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源可信度和平台易用性对用户信息采纳意愿无显著影响。fsQCA分析发现,用户信息采纳意愿的前因构型有两种模式,信任驱动型与体验促进型,共6条组态路径,结果与SEM分析存在差异,显示其能够揭示复杂的决策环境中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基于MOA模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读者知识建构研究
    何慧敏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58-6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8
    摘要141)   HTML20)    PDF(pc) (846KB)(140)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的规划目标下,研究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读者知识建构行为不仅有助于读者提升个体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全民信息素养体系发展。 [方法/过程] 以MOA模型为基础,从多维动态视角剖析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读者知识建构动机因素、机会因素、能力因素,以及知识建构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交互关系。 [结果/结论] MOA模型下的读者知识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多阶段的过程,读者通过动机激发、机会利用、能力提升、知识建构和反馈评估5个阶段,逐步推动读者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未来发展路径需要建立协调机制,促进可持续性;加强资源整合,提升知识资源库的丰富性;开展多样化教育形式,提升科学性;构建全流程性的评估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新时代推进农民信息素养教育高质量化的多元主体行为策略研究
    张超民, 李景成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1): 75-8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42
    摘要141)   HTML19)    PDF(pc) (790KB)(145)    收藏

    [目的/意义] 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农民信息素养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优化、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选取安徽省S市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数据显示当前农民群体仍存在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贫困等难题。 [结果/结论]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以农民为主体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建设、空间打造、师资培育等方面来增加农民信息知识、塑造农民信息意识和提升农民信息能力,进而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助力,实现乡村的创新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活动理论视阈下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模型构建与路径研究
    王小雨, 李朔, 张素罗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0): 63-7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97
    摘要135)   HTML12)    PDF(pc) (711KB)(109)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数字素养研究在受到内在驱动和外部拉力的双重影响下深入推进,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作为农民培育的新机制,将会成为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研究主题。 [方法/过程] 基于活动理论视角,从目的要素、核心要素和介质要素耦合互补的视角阐述了协同培育的静态要素,以生产子系统、交流子系统、共享子系统和合作子系统为基础建构了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动态框架。 [结果/结论] 通过静态活动要素和动态运行系统两个维度,对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活动深入剖析,梳理了协同培育活动中各子系统协同培育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优化工具使用、完善规则体系、发挥协作效能和建立长效机制的行动路径。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协同培育模型一方面可以从微观视角剖析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细节;另一方面也为农民数字素养培育实践路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数字赋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与获取的逻辑、困境与应对
    马丽英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64-7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53
    摘要124)   HTML14)    PDF(pc) (685KB)(235)    收藏

    [目的/意义] 数字赋能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获取过程中,由数字鸿沟导致的数字不平等,践踏着数字正义。探索数字赋能的积极意义,对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过程]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内容分析,从公共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切入,通过梳理基本概念,挖掘效率与公平统一下实现“社会正义”的逻辑要义,运用矛盾分析法探讨现实困境,并形成解决冲突的应对建议。 [结果/结论] 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与获取,在数字化的场域和空间内遵循数字正义的要求,内涵“正义”的价值属性。应对建议包括回归人本主义价值理论;厘清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建立规范的数字赋能新生态;达成治理数字不平等的理性共识;确认以动态的公民真实文化需求为导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AIGC平台“Z世代”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苟芮可, 罗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3): 66-8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032
    摘要124)   HTML5)    PDF(pc) (942KB)(382)    收藏

    [目的/意义] 以“Z世代”为研究对象,剖析其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助力AIGC平台更精准地掌握这一核心用户群体的特征,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增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高平台竞争优势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过程] 基于SOR理论框架,构建AIGC平台“Z世代”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 圈层影响、网络口碑、平台质量是通过满意度与沉浸体验影响Z世代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个体创新性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正向调节沉浸体验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优化网络口碑,强化圈层运营,加强创新性引导等促进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数字游戏群体社交对用户自主阅读的行为激发与内容反哺——基于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强势“破圈”
    王巢琛, 戚阿阳, 徐晓青, 崔林蔚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1): 64-7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60
    摘要122)   HTML15)    PDF(pc) (1521KB)(366)    收藏

    [目的/意义] 研究由IP取材游戏引发的网络社交平台互动对当下用户群体主动学习和自主阅读行为的激发影响,思考数字游戏和社群互动在娱乐教育、阅读推广等领域的导向作用,探索相关实践途径。 [方法/过程] 以《黑神话:悟空》为研究的游戏背景,对4种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文本进行抓取。采用LDA主题模型进行主题分类,采用用户账号回溯方式探究其账号行为情况,研究其中用户阅读兴趣及其自主阅读行为的激发因素。 [结果/结论] 研究分析表明聚焦于文化探索主题的用户行为与阅读兴趣高度关联,且会因此游戏及社交产生后续自主阅读行为。挖掘关键主题用户账号发现,激发用户自主阅读的因素涉及争夺社交话语权、获得游戏体验等。据此应从数字内容引导、跨媒介叙事社交、画面场景体验等方面进行自主阅读的策略实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