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科研范式(AI4S)变革与观察
    孙坦, 张智雄, 周力虹, 王东波, 张海, 李白杨, 勇素华, 左旺孟, 杨光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0): 4-3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50
    摘要2790)      PDF(pc) (3613KB)(428)    收藏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AI4S)是一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结合,帮助促进发现新知识、解决科学难题的新型科学研究范式。随着AI4S的研究推进,其发展脉络、机遇和挑战、需求和任务、实现路径等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为此本刊邀请了7位专家组织了本期笔谈。1)支撑AI4S的知识服务:AI4S 对当下的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多层次知识发现与获取需求;跨学科研究和创新需求;以用户为中心的参与式服务需求,使得知识服务场景向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转变。为此须重新定位AI4S 环境中知识服务的新角色,明确其在全面支撑科技创新进程中的新任务,树立大文献观,兼顾普惠与专深,以支撑跨学科创新。2)建设AI4S的知识底座: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知识的获取与利用,而科技文献则是人类知识的主要载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充分认识到AI带来的科研范式变革,提出了构建AI4S的科技文献知识底座的概念,积极挖掘科技文献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高质量数据,努力构建AI4S的领域智能知识底座,将“科技文献库”转变为“科技知识引擎”,支撑AI4S所需的查询循证、态势感知、推理预测、生成启示等智能化服务。3)驱动AI4S的科学数据:科学数据有效聚合为发挥AI4S的强大功能奠定了数据基础,是图书馆实现AI时代角色与功能变革的前提,是推动科研服务转型、深化科研支持、加速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目前图书馆有效聚合科学数据为AI4S提供支撑仍面临宏观和中观上的诸多挑战,应对该挑战有以下实现路径:明确图书馆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营造科学数据管理环境;构建科学数据管理合作网络;提升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能力。4)AI4S与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AI4S技术能够用于文献和文本的分析,更快速、更全面地理解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古籍文献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为古典文献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多模态、生成式GPT模型的流行,AI4S情境下古典文献智能语言模型将更加注重整合多样信息、提高适应性、增强知识表示和服务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5)面向AI4S的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基于LLM的AI4S和AIGC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念不谋而合,给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基于AI4S平台化趋势与数字学术服务中台化特征适配,以及图书馆界长期服务科研工作的历史传统两大特点,其数字学术服务平台的再造路径,包括自主打造AI4S服务平台、购买和使用第三方的AI4S平台和作为科学智能组件的嵌入式知识服务再升级3种。6)AI4S的历史演化与逻辑结构:AI4S是人工智能技术充分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主导的科学范式变革,其逻辑架构包括“数据+模型”驱动、通过机器猜想打造知识生态和通过算法思维延展应用场景。数智文明时代中,AI4S驱动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需要发扬科技向善价值观,有效选择AI4S延展应用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论论证与方案,并完善人类决策与机器智能融合共建的系列机制。7)AI4S的发展机遇与展望: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预训练算法和预训练大模型为不同学科领域的AI4S带来了巨大机遇,在工业检测、机器人技术和医学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此外,预训练大模型的技术实施条件局限、数据/计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透明性、公正性和可访问性等关键因素也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ChatGPT对图书馆智能知识服务的启示与思考
    赵瑞雪, 黄永文, 马玮璐, 董文佳, 鲜国建, 孙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 29-3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116
    摘要2428)      PDF(pc) (1128KB)(4418)    收藏
    [目的/意义]ChatGPT是数智时代AI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典型应用,也进一步体现了多模态内容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更新迭代的迫切需求。研究聚焦ChatGPT,在加深用户对其整体认知的同时,以期结合此类新型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馆开展智能知识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通过分析ChatGPT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典型应用场景和集成应用路径,对比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总结ChatGPT在技术上的局限与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思考ChatGPT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结果/结论]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机构可充分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依托高质量的科技资源和知识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其智能知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AIDUA框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研究
    王伟正, 乔鸿, 李肖俊, 王静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36-5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76
    摘要1973)      PDF(pc) (2032KB)(394)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科研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及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过程]基于认知评估理论和人工智能接受框架(AIDUA),开发并实证检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三阶段对用户使用意愿进行评估,旨在解释用户使用意愿的形成过程。[结果/结论]用户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三阶段的决策过程。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和拟人化对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均呈正相关,拟人化是影响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的最强变量,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极情绪呈负相关,而享乐动机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消极情绪与用户的使用意愿呈负相关,结果显示在校身份对努力预期和消极情绪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回应AIGC的信息资源管理学人思考
    张智雄, 曾建勋, 夏翠娟, 王东波, 李白杨, 蔡迎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 4-2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118
    摘要1653)      PDF(pc) (4191KB)(754)    收藏
    随着ChatGPT的爆火和AIGC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人们关于数字内容生产方式、行业变革的畅想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信息资源管理学人拥抱技术变革之外的更多思考。基于此我刊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邀请6位专家开展相关研讨。(1)AIGC与文献情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本质在于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和质量提升带来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文献情报领域应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作用,积极发挥自身数据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知识组织管理专长,主动融入当前AI技术的研发大潮,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2)AIGC的颠覆性变革:ChatGPT的出现为图书情报界带来了颠覆性挑战,学科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抓住机遇,围绕知识生产、资源发现、知识关联、科研伦理探索新的生长点。发挥我国集约化政策和举国体制优势,推进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内容生成服务的转型,释放全社会知识生产力。(3)AIGC与文化遗产资源:ChatGPT开创了模型主导内容生产的时代,同时AIGC对文化遗产资源智慧化加工路径和智慧化服务模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我们应在AIGC中赋予人类的公序良俗等普适的价值理性,并积极迎接和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的范式变革。(4)AIGC与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ChatGPT在推进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价值与国家安全、内容安全与信息治理、信息素养与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应在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典籍精加工数据等方面努力,以构建科学、全面和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与数字伦理体系。(5)AIGC与智能工具变革:分析AIGC技术发展中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三要素,以及数据量的大而全、数据分析的细粒度化、语义关联的多源多模态语义融合、信息服务的人机融合和智能交互的四向发展。指出AIGC将在生产革新、自动生成和生态培育3方面带来内容生产范式变革;同时,也会在技术垄断和霸权、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融合等方面带来挑战。(6)AIGC与图书馆:分析ChatGPT模型拓展、数据增强和模型融合的核心技术创新态势基础上,论证了图书馆应用ChatGPT的必要性和危机性。此外,基于智能管理系统、检索系统、推荐系统、问答系统、搜索引擎5方面出发,提出了ChatGPT在图书馆融合和发挥作用的创新方向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探究: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与启示
    吴丹, 孙昕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1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4
    摘要1585)   HTML36)    PDF(pc) (851KB)(463)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可以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等主体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以支持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落地实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智能时代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方法/过程] 拆解UNESCO能力框架出台的前期相关政策积累以及相关制定背景,分析《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与《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文本内容,以关键原则与框架主体两部分内容为核心对能力框架的内容进行解读。 [结果/结论] 基于能力框架所提供的经验,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主体价值、政策修葺、履践致远和未来应用4个方面为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ChatGPT赋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场景与实践研究
    罗国锋, 刘清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4): 91-10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69
    摘要1378)      PDF(pc) (1167KB)(487)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数智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创新已逐渐深入人心,ChatGPT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和教育生态重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旨在将ChatGPT工具应用到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打造基于ChatGPT应用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人机协同教学范式,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改革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工具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高校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综述ChatGPT全球教育应用现状并揭示ChatGPT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综合分析ChatGPT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对比,并通过“访谈+问卷”形式调查师生的教学满意度,以检验ChatGPT教学应用效果、总结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改进策略。[结果/结论]ChatGPT能有效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师生对ChatGPT的教学应用也反馈良好。ChatGPT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管理,并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提升学习能动性,催生高阶思维和科研创新力。同时,ChatGPT应用也会引发工具滥用、知识误导、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要辩证看待ChatGPT的教学应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应用ChatGPT;另一方面,也要关注ChatGPT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并制定前瞻性的教学管理政策和准则来规范ChatGPT应用,以充分发挥ChatGPT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下的AI素养框架研究
    刘琼, 刘星, 刘桂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3-5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2
    摘要1317)   HTML36)    PDF(pc) (620KB)(834)    收藏

    [目的/意义] AI技术已经全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AI素养决定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教学工作中各角色的AI素养进行细分和明晰,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案例为研究基础,总结“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归纳AI素养核心要素,构建4种角色的AI素养框架。 [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场景下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创新教学、技术融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主动学习、技能多元,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前瞻引领、数据决策,对教辅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是智慧服务、资源集成;AI素养的核心要素可以归纳为思维、知识、技能和态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人员的AI素养既有相同项,也有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识教育课程构建
    李白杨, 孙榕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34-4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70
    摘要1230)   HTML21)    PDF(pc) (760KB)(506)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需兼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养,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弥合“认知鸿沟”和“使用鸿沟”。 [方法/过程] 以南京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探索”课程为例,提出“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设计基础认知、核心理解、工具应用到创新开发4个层次,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在线资源与实验设备,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结果/结论]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能够系统提升学习者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实现普适性与个性化并重,为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素养通识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知识工作者AI素养差距的AI技术弥补手段研究
    王树义, 曾雯, 张为师, 李俊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20-3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32
    摘要1187)   HTML26)    PDF(pc) (1929KB)(300)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知识工作者对AI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评估能力,即AI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工作者AI素养存在着差距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本身来弥补这一缺口,缩短AI素养差距。 [方法/过程] 从认知、实践和评估3个维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辅助提升AI素养。认知层研究AI代理如何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实践层分析AI工具如何简化数据分析等任务;评估层讨论AI工具在验证信息真伪和“人在环中”模式的重要性。 [结果/结论] AI技术在缩短AI素养差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代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知识讲解,AI工具能够自动化执行专业任务,提供事实性依据。这些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还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AI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高效的信息环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AI就绪的科技情报数据资源建设模式研究
    钱力, 刘志博, 胡懋地, 常志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3): 32-4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73
    摘要1101)      PDF(pc) (1339KB)(407)    收藏
    [目的/意义]AI就绪建设是连接当前先进AI技术与应用场景之间发展间隔的重要举措,本研究旨在探讨和设计科技情报领域的AI就绪的科技情报数据资源建设方法,为情报领域的AI就绪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各界AI就绪发展现状的调研结果,对AI就绪建设进行了初步定义,并从含义范畴、建设角度、建设对象、建设原则、控制维度和模式类型六大方面对科技情报领域的AI就绪建设模式进行系统地探讨和设计。[结果/结论]当前全球AI发展迅速,科技情报领域作为科学研究与先进技术应用的前沿观察与战略指导性学科,应当建立AI就绪的科技情报数据资源体系。研究提出了AI就绪的科技情报数据资源建设的总模式,并结合现有建设实践探讨并呈现科技情报数据资源AI就绪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AIGC驱动的GLAM数智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马乐存, 詹希旎, 朱齐宇, 孙榕, 李白杨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5): 4-1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358
    摘要1085)      PDF(pc) (2499KB)(2385)    收藏
    [目的/意义]AIGC成为数智环境下产业转型的重要工具,明确AIGC驱动GLAM创新的适用性和应用场景并探索未来GLAM机构所面临的发展挑战,有助于推动GLAM数智化转型,利用AIGC的技术优势为公共文化服务赋能,促进GLAM实现更多价值。[方法/过程]在对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从政策、学术、产业、数据和用户5个层面阐述了AIGC对于GLAM数智融合发展的适用性,并通过技术、业务、用户和组织管理等角度解析了AIGC下GLAM数智化场景变革,再讨论了GLAM所面临的挑战和对其未来的期望。[结果/结论]AIGC能高效促进GLAM在多应用场景下创新发展,未来GLAM机构应积极应对包括数字所有权保护和开发、技术应用效益投入产出比和用户转化及评价等挑战,不断推进数字人才培养与储备,拓展数智技术研究,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AIGC应用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人工智能素养视域下高校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分析
    崔宇红, 赵锦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1): 20-3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1
    摘要903)   HTML15)    PDF(pc) (951KB)(213)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技术为创造包容与广泛的学习环境提供机遇,针对滥用AIGC工具潜在风险,分析人工智能素养背景下影响学生用户使用AIGC工具的因素,探究学生用户使用影响因素模型框架与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借鉴TAM构建概念关系模型,提出基本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分析进行验证解释。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努力期望直接影响学生用户对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并且通过绩效期望和行为意图连续间接地增加他们对于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此外,人工智能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用户AIGC实际使用的转化率。研究弥补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研究,揭示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提供科学的建议与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深度学习在植物基因组学与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侯祥英, 崔运鹏, 刘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8): 4-1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101
    摘要897)      PDF(pc) (1977KB)(760)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单细胞测序、高通量技术的突破,植物基因组学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可以低成本获取多维全基因组分子表型的海量数据。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作为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对获取的分子表型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当前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植物基因组学与作物育种研究任务中取得显著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对于深度学习在植物基因组学中应用的完整综述。[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概述了深度学习方法背景,包括最新的图神经网络;随后着重从基因特性、蛋白质特性方面综述了基因组学和深度学习交叉领域的两个突出问题:1)如何对从植物基因组DNA序列到分子表型的信息流进行建模?2)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识别自然种群中的功能变异?[结果/结论]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如何应用传统深度学习算法、图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以及可解释性AI等方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最后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未来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和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提升路径探索
    罗学妹, 林予哲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70-7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96
    摘要878)   HTML24)    PDF(pc) (554KB)(176)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简称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提升研究生在数智时代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AIGC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知识体系扩展、技能要求提升,教育环境改变。探讨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边界已拓展,为顺应AIGC技术对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带来变革提出系列提升路径。 [结果/结论] AIGC加速教育与智能的融合,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需以培养研究生驾驭智能技术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数字伦理为着力点。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数字素养课程内容,构建跨学科整合机制,建立监管机制,重视引导学功能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变革路径,以促进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方向——一项范围综述
    袁帆, 李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44-5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4
    摘要824)   HTML26)    PDF(pc) (794KB)(274)    收藏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聚焦GenAI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挑战,不仅关注技术应用层面,更着重探讨GenAI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转型的深层影响,为推动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基于范围综述方法,从SSCI、A&HCI和CSSCI数据库筛选出51篇核心文献,采用PRISMA-ScR框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多维度梳理文献,辨析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挑战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GenAI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数据准确性、偏见问题、学术不端、虚假信息传播以及过度依赖GenAI可能削弱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情境中的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应着力于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框架,推动AI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ChatGPT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
    邹娅一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71-8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13
    摘要820)      PDF(pc) (1115KB)(432)    收藏
    [目的/意义]将类ChatGPT人工智能系统嵌入图书馆以催生其智慧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旨在对ChatGPT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总结ChatGPT核心技术并调研国内部分图书馆实际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可能助力图书馆服务的应用场景及方向,阐述了该技术现有的局限和对图书馆及其从业者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结论]ChatGPT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应持续强化面向ChatGPT的智慧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和机制,不断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向纵深发展,从而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AIGC与GLAM创新发展综述——基于“生成未来·AIGC与GLAM创新发展”前沿学术论坛
    吕瑞娟, 张静蓓, 严丹, 蔡迎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5): 27-3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24
    摘要795)      PDF(pc) (941KB)(1463)    收藏
    [目的/意义]近年来,AIGC技术在各文化记忆机构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愈发多样。基于此背景“生成未来·AIGC与GLAM创新发展”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文特对论坛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图情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主题,从AIGC的演进与发展现状、AIGC在GLAM多场景中的应用探索、AIGC与GLAM创新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和内容综述。[结果/结论]AIGC将为图情领域智慧服务、数字人文研究、数字经济业态等领域的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同时也会在伦理道德、学术研究、知识产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带来风险。我们需要正确并充分利用AIGC带来的宝贵机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FAIR原则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
    陈书贤, 刘桂锋, 刘琼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8): 30-4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238
    摘要790)      PDF(pc) (1248KB)(1296)    收藏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管理FAIR原则从2016年正式发布到目前为止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围绕FAIR原则开展了诸多探索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FAIR原则的实施和推广,本文旨在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总结。[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内容分析,从FAIR原则组织保障、FAIR的4个基本原则、FAIR原则的实践探索、FAIR原则的学科应用及FAIR原则的区域应用5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对FAIR原则的研究进展和实践,总结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结果/结论]国外对于FAIR原则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实施策略、评估方法等方面,并已在医学等学科领域展开了深入探索,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尚在起步状态,亟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相关组织的跟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人工智能科学家对科学认识论的挑战
    段伟文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1): 4-1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49
    摘要788)      PDF(pc) (948KB)(230)    收藏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科学家可能给科学认识论带来的挑战。[方法/过程]科学发现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主题,人工智能科学发现的下一步是发展人工智能科学家,即能进行自主和自动化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研究质量与最优秀的人类科学家的水准无法区分。回顾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相关应用之后,阐述了人工智能科学家最为重要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科学家在认识论层面带来两个根本性的改变:人工智能能力跃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嬗变。[结果/结论]对于相关科学认识论问题的讨论需要走出一般的哲学式论辩,面向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科学革命提出了搁置否定性的批评、关注过渡期的难题、动态追踪可能的突破口、寻求更好的类比等4个认识论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跨学科知识融合:研究现状与展望
    姚茹, 王晋飞, 林巧, 孔令博, 聂迎利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4): 21-3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74
    摘要744)      PDF(pc) (2434KB)(721)    收藏
    [目的/意义]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一种知识创新的共识,其核心是知识融合。深入理解跨学科知识融合的研究内容对推动跨学科创新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调研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相关文献,在厘清跨学科知识融合内涵的基础上,从知识融合程度、知识融合内容、知识融合过程3个层面归纳国内外跨学科知识融合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思考。[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现有成果广泛探讨了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内涵、测度方法、内容和过程等方面,但存在方法适用性受限、语义揭示不足、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提升方法适用性、加强知识增量视角下的知识融合研究,拓展知识融合的应用范围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溯源、技术、政策、展望
    杨瑞仙, 李航毅, 孙倬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4): 4-2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42
    摘要734)      PDF(pc) (3879KB)(146)    收藏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安全成为学界热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局限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从不同领域和时代视角归纳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内容分析法,从隐私泄露、隐私保护手段和隐私度量3个维度进行主题内容挖掘;最后,基于信息生态框架,探究如何使保护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结果/结论]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研究涉及多学科领域和多数据生命周期,根据研究内容,可分为隐私泄露、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管理和隐私度量4部分。为适应日渐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数智化的时代趋势,势必要在技术优化、法律完善、平台监管和用户参与的基础上,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生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中国茶文化非遗的国际传播为例
    陈巧妃, 周昊旻, 许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6): 62-7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368
    摘要714)   HTML51)    PDF(pc) (968KB)(814)    收藏

    [目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YouTube平台上的中国茶文化视频为研究对象,构建“认知-情感-行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视频评论的主题聚类分析用户的认知特征,进一步探讨用户的情感反应,并构建国际传播力测量模型,以分析认知、情感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过程中,还分析了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对茶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影响。 [结果/结论] 茶具与茶宠的视频主题、4~20分钟的适中视频时长以及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了茶文化视频的国际传播效果。而背景音乐、用户对茶艺的认知赞同度则对传播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数智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知识服务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机制与实践路径
    赵瑞雪, 李甜, 关陟昊, 鲜国建, 寇远涛, 孙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4-1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71
    摘要688)      PDF(pc) (1196KB)(1016)    收藏
    [目的/意义]新质生产力是数智背景下生产力发展的最新形态,探讨知识服务与其双向赋能的机制与实践路径,对于发挥数据要素新价值、数智技术新动能、智能服务新范式的效用,促进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知识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本研究以总结知识服务发展历程和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新阐释为基础,通过剖析知识服务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内在关联、外在表现,构建出知识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赋能机制,并提出双向赋能路径。[结果/结论]“要素重组是重要抓手、科技创新是关键举措、优质服务是终极目标”成为知识服务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内在关联;知识服务通过助力科学研究加速科技创新,优化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关联与挖掘开辟新赛道,助力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孕育新业态,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通过化解资源潜在价值挖掘受限困境、技术模型算法依赖困境、人才数量与质量欠佳困境和增加需求、增长点与竞争优势驱动知识服务发展,提升知识服务。最后,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关键,以应用场景为抓手,把握新质增长引擎,压实智能驱动底座,夯实融合应用基础,落实双向赋能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
    李猛力, 王颖, 钱力, 谢靖, 常志军, 贾海青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15-2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75
    摘要678)      PDF(pc) (4077KB)(1238)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助力人才发展决策科学化,促进新质科技人才引育精准化,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落地,推进新质生产力人才体系建设。[方法/过程]通过剖析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意义,研究和分析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当前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科技人才数据底座的建设思路,开展研究探索与应用实践。[结果/结论]科技人才数据底座建设是数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然要求。构建科技人才大数据,数智赋能人才工作流程,构筑科技人才数据底座,有助于激活数据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速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国外深度伪造技术政策文本分析与启示——以美国、欧盟为例
    赵雪芹, 李天娥, 胡慧慧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9): 60-7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501
    摘要675)      PDF(pc) (1283KB)(2076)    收藏
    [目的/意义]深度伪造技术政策是技术异化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美国与欧盟深度伪造政策内容,从而思考中国如何运用政策手段来对深度伪造技术异化进行治理。[方法/过程]文章选择美国与欧盟发布的21份政策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vivo12软件进行政策编码。然后以基本政策工具作为X维度,以技术异化治理维度作为Y维度,综合X&Y维度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美国与欧盟的深度伪造技术政策以环境型政策为主且较为关注对技术、个体和组织的治理,除此之外,也关注技术伦理的宣传与教育。据此,得出中国政府应制定深度伪造技术异化治理方案、促进政府主导的深度伪造技术创新实践、实现技术伦理与政策工具的结合、积极参与国际深度伪造技术异化治理等启示,从而建立健全中国的技术异化治理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学术论文作者同名消歧方法研究进展
    王新, 卢垚, 袁雪, 赵婉婧, 陈莉, 刘敏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10): 82-9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906
    摘要674)      PDF(pc) (1018KB)(1566)    收藏
    [目的/意义]调研近年来作者同名消歧相关研究,厘清发展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使用Web of Science、Scopus、谷歌学术、ACM、IEEE、Elsevier、Springer、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作者姓名消歧相关文献,选择其中46篇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从数据对作者同名消歧方法的影响的角度审视、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结果/结论]按照消歧任务所依据的数据特点将相关研究方法分为3类。随着技术的进步,深度学习方法得到广泛采用。相对于模型的改进,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和表示,对作者同名消歧算法效果的提高更为显著,同时,为充分利用数据中包含的各种信息,3类算法呈现出相互结合、互补增益的态势。从文献调研情况看,可以从增量消歧和跨语种消歧等角度开展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高质量AI数据体系面临的数据版权困境、应对策略解析与实施路径研究
    张何灿, 易成岐, 郭鹏, 黄倩倩, 靳晓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32-4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5
    摘要668)   HTML35)    PDF(pc) (980KB)(258)    收藏

    [目的/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推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版权数据诉讼纷争频发,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版权保护困境成为构建高质量AI数据体系面临的关键堵点和现实难题。 [方法/过程] 本研究在研究梳理人工智能数据版权保护相关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了应对数据版权困境的六大代表性做法,对比解析了不同做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结果/结论] 针对人工智能数据版权困境,即暂无既能促进人工智能版权数据供给又能兼顾数据版权保护工作的最优解问题,本研究在充分参考六大代表性做法解析和结合中国具备的四大独特优势基础上,研究提出系统妥善解决数据版权困境筑牢高质量AI数据体系的总体实施路径构想,分别为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数据版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推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版权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数据版权相关立法并推动行业自律,以期对加大中国人工智能版权数据供给、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中国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编制——基于环境扫描与需求分析的战略目标体系构建
    柯平, 李筱颖, 孙宣, 刘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4-1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60
    摘要653)   HTML24)    PDF(pc) (830KB)(457)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探索图书馆如何在变革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旨在为中国图书馆事业把握发展方向,并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建设路径。 [方法/过程] 运用环境扫描的研究方法,跟踪宏观社会环境、中观事业环境、微观系统环境动态,分析宏观社会、中观行业、微观读者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切实需求。 [结果/结论]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锚定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事业这一关键目标,强化“人本”与“效能”两个意识引领,把握“专业化稳健发展”“智慧化转型”“全国图书馆服务网络搭建”三个发展重点,构建“各类型图书馆协同治理体系”“新一代知识共享与服务体系”“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体系”“图书馆事业支撑保障体系”四个现代化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模型、模式创新与重要启示
    张兴旺, 李洁, 李思凡, 王小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5, 37 (1): 4-1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140
    摘要627)   HTML22)    PDF(pc) (718KB)(957)    收藏

    [目的/意义]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技术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方法,对其如何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研究,是当前图书馆领域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 [方法/过程] 在简要回顾DeepSeek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融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模型,对相应的5种主要赋能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重要启示进行了剖析。 [结果/结论] 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赋能、业务赋能、用户赋能与生态赋能等4个核心维度,并从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分析、知识重组与知识利用等5个方面对其服务创新产生影响,同时可能会带来大模型安全、知识产权风险、知识幻觉、信息茧房等诸多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未来学习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及实践探索
    张静蓓, 徐亚苹, 周琼, 蔡迎春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6): 43-5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448
    摘要607)      PDF(pc) (958KB)(1406)    收藏
    [目的/意义]未来学习中心是高等教育满足数智社会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将引领高校图书馆开展新形态智慧建设。图书馆需要明确自身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推动知识交流,激发跨界合作,引导和促进图书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方法/过程]梳理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背景与契机、建设理念与目标、任务与框架,从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功能重塑、实践探索、建设挑战等角度分析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的作用。[结果/结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主体的协同。图书馆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中,既是推动者,也是参与者,需要积极谋划,通过文献资源整合和空间流程再造,以支持个性化、智慧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基于BERT和深度主动学习的农业新闻文本分类方法
    石运来, 崔运鹏, 杜志钢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8): 19-2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172
    摘要605)      PDF(pc) (2191KB)(336)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农业新闻分类研究中的模型训练以被动学习方式居多,普遍存在数据无法即时标注及标注成本过高的问题,对农业新闻分析工作也造成了一定阻碍。为解决该问题,运用主动学习或者深度主动学习技术从未标注数据中选择更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数据进行人工标注并构建标注数据集,提升农业新闻挖掘工作效率和效果。[方法/过程]将文本分类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结合主动学习方法分析提升效果,以及使用BERT模型结合3种采样策略进行深度主动学习训练,在共19 847条样本的新闻爬虫语料上以筛选出农业相关新闻为目标,通过每轮增加30个样本标注的迭代实验进行测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主动学习方法的应用对各个模型的训练过程均有明显提升。其中BERT模型配合判别性主动学习采样函数,具有最优的新闻文本分类效果和最低的标注数据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王山, 谭宗颖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26-3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191
    摘要571)      PDF(pc) (1156KB)(808)    收藏
    [目的/意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有助于明确努力攻关方向,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可以通过培育新型劳动者、更新新型劳动资料与拓展新型劳动对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系统梳理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主要定量研究方法,并将其划分为三大类:指标评估法、社会网络法、文本挖掘法,对比分析每种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总结提炼现有识别研究整体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研究分析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结果/结论]关键核心技术识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碍,为此,可通过建立动态识别指标体系助力新型劳动者的培育,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新型生产资料的更新,通过设置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新型劳动对象的拓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大学图书馆“十五五”规划要点
    杨新涯, 冉蔚然, 李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35-4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91
    摘要557)   HTML23)    PDF(pc) (628KB)(238)    收藏

    [目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坚定不移,为稳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中的高等教育事业,已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十五五”规划要点,以期为大学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首先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大学图书馆发展特点,并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加以阐述。通过分析国家战略规划和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探讨大学图书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向和建设路径。 [结果/结论] “十四五”阶段的大学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数字化转型、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经历了经费缩减的困境,在学术评价学科服务方面呈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围绕“十五五”规划,大学图书馆应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特藏建设、数智化教学支持、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以及虚拟环境下的读者体验这八个核心维度实现深度重塑与变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回顾与展望
    苗美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4): 4-1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222
    摘要546)      PDF(pc) (958KB)(1391)    收藏
    [目的/意义]以“公共文化空间”概念指称乡村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趋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了解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未来研究重点,对新时期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农民精神富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对2012—2022年10年来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归纳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重点。[结果/结论]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整体研究和特定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者包括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空间类型、价值功能、发展演变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重构路径;后者包括乡村传统文化空间、乡村现代文化空间、乡村新型文化空间建设研究。研究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显,研究日渐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未来可从不同类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对比、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数字空间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创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评价指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特色等层面开展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高校元宇宙图书馆应用场景构建
    齐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11): 69-8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722
    摘要540)      PDF(pc) (2213KB)(600)    收藏
    [目的/意义]元宇宙的出现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既可以解决疫情以来图书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问题,又可以将智慧图书馆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段。[方法/过程]在大量的文献调研与网络调研基础上,重点探讨元宇宙图书馆的内涵和特征,基于沉浸理论的视角构建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的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元宇宙图书馆的建设中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果/结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的应用场景主要有虚拟数字人交换、沉浸式全景阅读与空间体验、馆员虚拟化身的交互、社群交互、读者创作与读者经济交互等五大应用场景。然而新技术发展尚未完善;元宇宙虚拟空间资源建设较难;虚拟空间读者行为缺少约束与规范;传统图书馆业务会受到冲击等问题都是构建高校元宇宙图书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欲走出困境,需建立科研团队丰富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实践;发挥图书馆技术专长解决资源建设问题;利用法律法规约束读者行为;积极利用服务带动传统图书馆业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走向“已知之未知”:GPT大语言模型助力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检索
    寿建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5): 16-2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386
    摘要528)      PDF(pc) (1547KB)(787)    收藏
    [目的/意义]信息检索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两种主流信息检索方法是基于关键词的自顶向下检索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点对点检索。然而,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难以在灵活性与可靠性之间找到平衡,需要开发新的检索策略,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过程]本文基于认知科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文献检索框架(ALRF)。ALRF的两阶段工作流程可将两种主流检索方式的优势相结合,支持ChatGPT、GPT-4、文心一言等多种大语言模型,针对其在理学与工学、生物与医学、文学与社会学三大类文献的检索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结论]ALRF在灵活性与可靠性上均优于两种现有检索方法,更有潜力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信息检索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情报智能体——面向“十五五”的科技情报工作新范式
    刘细文, 付芸, 韦华楠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20-3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66
    摘要523)   HTML17)    PDF(pc) (2033KB)(334)    收藏

    [目的/意义] 科技情报工作的每次变革与发展均围绕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目前,大模型、智能体等先进AI技术正在驱动新一轮科研范式变革,情报机构应该思考科技情报工作范式如何变革,为“十五五”发展规划设计奠定方向。 [方法/过程] 本文使用客观归纳和理论推理方法,整体从AI技术赋能科学研究的3种驱动方式出发,结合情报内涵,推理归纳AI赋能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报基础建设(数据生产、信息组织、知识表示)和情报生成(情报计算)。融合大模型技术的智能体展现出了极强、甚至比肩科学家的数据理解能力,据此可推断其已具备赋能情报生成的能力。 [结果/结论] 构建和应用情报智能体是情报机构面向“十五五”的必然选择。在情报智能体的驱动下,科技情报工作将迈向更高水平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将情报专家从繁琐的基础数据处理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高价值情报的生成与决策支持活动。情报智能体驱动的科技情报工作生态下,智能体集群是核心,内外协同运行:对内,通过集成调度工具、基础数据和基础设施资源,实现数据生产、信息组织、知识表示和情报计算四大核心功能的高度自动化;对外,通过智能体与情报专家及具体情报场景的交互,形成“人与智能体协同”的工作新范式。未来,在规划设计情报智能体落地实施时,应同时关注当前研发阶段的技术适配性以及未来应用阶段的潜在安全风险防控,全力保证情报智能体的高效安全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水军识别技术研究
    张霁阳, 张鹏, 龚泗羽, 宋乃鹏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2): 49-5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13
    摘要521)      PDF(pc) (1250KB)(865)    收藏
    [目的/意义]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信息发布、传播和接受的渠道,但其低门槛的特性也催生了一批灰黑色力量——网络水军,他们传递虚假信息,破坏网络秩序,成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一大问题。[方法/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水军识别模型,结合用户的基础信息、历史言论、交互行为3方面特征,并加入了“社交亲密度”属性,通过特征提取与向量融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起水军识别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与模型对比,实验构建的模型在精确率、准确率等指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网络水军识别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实验表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主动识别网络水军账号,对重点账号进行实时监管与事前防范,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避免恶性网络事件发生,降低非法势力破坏舆情生态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农村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熊欢, 罗爱静, 谢文照, 黄攀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10): 44-5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585
    摘要520)      PDF(pc) (1237KB)(649)    收藏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了解农村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方法和机制。[方法/过程]本研究应用3阶段抽样,对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222份。[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得分较低,其中健康信息认知维度得分最高,健康信息获取维度得分最低。受教育程度、智能手机使用时间、互联网使用时间、工作性质和健康状况是农村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P < 0.05)。农村老年人最信任的健康信息来源是医务工作者,对网上信息难以评价和不太信任。因此,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在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参与,缓解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的矛盾,以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大语言模型对信息检索系统与用户检索行为影响研究
    郭鹏睿, 文庭孝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11): 13-2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73
    摘要508)      PDF(pc) (970KB)(775)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等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对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产成的影响,为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建言献策。[方法/过程]以ChatGPT等LLMs的蓬勃发展为背景,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特点与现有产品的特征,从用户信息行为的视角,通过探讨现有文献和大型语言模型,分析该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信息检索系统与用户检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LLMs用作信息检索系统具有传统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对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底层逻辑、行动重点与检索期望等方面都会产成影响。然而LLMs现有可靠性、准确度等缺陷仍难以使其立刻取代传统信息检索方式。建议在信息检索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中重视该技术,探索LLMs与信息服务智能结合,以应对未来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并进一步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