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期目录
当期目录
2025年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05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专家笔谈
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行业回应与思考 | Open Access
柯平, 吴建华, 赵俊玲, 严贝妮, 肖鹏

2025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基础上,提出实施五大工程,旨在深化全民阅读、服务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为青少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筑牢文化根基。围绕《通知》核心要求与实践路径,本刊特邀5位专家从时代意义、乡村实践、专业赋能、协同模式和发展方向等维度展开笔谈,深入剖析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关键议题与落地策略。1)青少年读书行动的战略定位与系统构建:柯平教授指出,该行动是全民阅读核心与强国战略支撑,需突破阅读仅依附语文课程的局限,将其贯穿全学科教学,以“阅读效能提升”为核心,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思辨能力,实现知识结构与价值观优化。提出“学校为中心、图书馆与家庭为两翼”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联动多方形成资源生产、传播等五大链条,推动全社会联动;建议通过法律修订与长远规划保障行动可持续发展。2)乡村中小学图书馆的振兴路径:吴建华教授指出乡村馆存在基础设施差、专业人才缺、经费不足等问题。结合《通知》“乡村学校图书馆振兴计划”,提出县域建2所小学+1所初中示范馆,完善阅读空间与智能系统,按“500~1 000∶1”配备专职人员;借鉴以色列经验设图书馆服务中心,整合公益力量破解资源难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返乡伴读,推动乡村馆向优质服务转型。3)图书馆的专业优势与赋能作用:赵俊玲教授强调,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学术积淀为行动提供理论支撑,其核心优势在于提供高质量读物、体系化馆藏与自由阅读空间。建议加大青少年阅读行为、阅读疗法及活动评估研究力度,推动成果工具包化,提升实践科学化水平。4)家校社协同的资源精准供给:严贝妮教授剖析当前供给矛盾,明确家校社角色:家庭营造氛围、提供个性化资源;学校开展系统化阅读教育;社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提出建立分级资源池、构建“内循环+外循环”流通网络、用大数据优化资源适配,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5)学校图书馆的定位回归与发展路径:肖鹏教授指出,学校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三大支柱”之一,对落实青少年读书行动至关重要,却存在事业发展“五个不平衡”、研究话语缺失、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他呼吁将其放回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心位置,建议未来研究聚焦明确功能价值等五大议题,以补足全民阅读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教育与文化强国建设。

2025, 37 (8): 4-28 | 摘要 ( 88 ) | HTML |   PDF (1292KB) ( 8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339
阅读推广专题
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化内涵意蕴与影响因素研究 | Open Access
霍瑞娟, 张海

[目的/意义] 在书香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当肩负起新的认知和担当。为明确阅读推广人服务体系,巩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引领优势,推动阅读推广人体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方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图书馆学领域学者、阅读推广人以及相关图书馆员等与阅读推广人建设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一手的数据资料进行编码解构,系统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化服务体系。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化主要包含素养专业化、培训专业化和阅读推广专业化3个维度。同时,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主要受到课程体系、资源体系、用户服务体系以及标准化建设体系4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本研究提出了优化教培体系、制定标准化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2025, 37 (8): 29-39 | 摘要 ( 66 ) | HTML |   PDF (591KB) ( 5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467
以“大阅读”促“深阅读”:AI时代青少年阅读促进路径之学理审思 | Open Access
李桂华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社会普及应用给青少年深度阅读带来挑战,中国大力推动青少年读书行动加以应对,须厘清其具体路径选择及其内在合理性,以深入落实和高效达成目标。 [方法/过程] 论文对中国近10年青少年阅读生态系统建设举措进行梳理,认为中国已构建支撑“大阅读”的良好基础,且已将塑造“大阅读”环境作为行动方向。论文厘清大阅读的4个特征,并在讨论AI时代背景对青少年阅读的现实冲击基础上,分析“大阅读”与“深阅读”之间的关系,阐明中国当前青少年阅读促进路径形成的逻辑和现实基础。 [结果/结论] 本研究认为,近年中国对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相关政策安排显示中国正在践行以“大阅读”促进“深阅读”的青少年阅读促进路径,这一路径选择是新时代中国育人方略与育人环境矛盾作用的结果,也实现了对阅读本质的回归。从“大阅读”到“深阅读”是通过阅读习惯养成实现阅读能力提升的高效通道,要践行这一路径选择,需要从行动主体、行动目标、行动资源等方面整合多方行动。

2025, 37 (8): 40-49 | 摘要 ( 83 ) | HTML |   PDF (908KB) ( 1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472
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阅读现实困境及对策 | Open Access
萧庆华

目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促进该群体的阅读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方法/过程 以广东省某县域农村为调研对象,采用访谈法、文本分析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个人阅读困境测评维度模型,深入剖析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农村隔代抚养儿童普遍存在阅读资源稀缺、阅读环境薄弱、阅读意识不足等问题,根源在于家庭结构特殊、祖辈教育能力有限及数字技术应用失衡。建议从政策支持、志愿领读、新技术引导和代际共读四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参与的农村儿童阅读支持体系。

2025, 37 (8): 50-60 | 摘要 ( 179 ) | HTML |   PDF (606KB) ( 21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165
研究论文
多维特征文本复杂度框架与知识库增强模型 | Open Access
常郝, 徐涛涛, 李峰

[目的/意义] 深度学习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中所面临的跨领域泛化能力瓶颈,其根源于不同领域文本特征的内在文本复杂度。现有研究往往忽视了对文本复杂度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量化。 [方法/过程]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建多维特征文本复杂度计算框架,通过词语级非规范性、句子级结构性和语料级复杂度的非线性交互建模实现精确量化。设计基于知识库的动态自适应CNN-BiLSTM模型,采用双重映射机制,实现“错误记录→知识更新→权重调整→优先预测”的动态学习路径,融合多尺度CNN、BiLSTM和注意力机制。 [结果/结论] 在4个覆盖不同规范度的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1)我们的多维特征复杂度计算框架有效揭示各数据集的内在复杂度差异;2)所提出的模型在所有任务中均取得最优性能表现,尤其是在最高复杂度的waimai数据集上,0.923 8的准确率超越包括LLMs在内的强基线模型,展现了卓越的鲁棒性。

2025, 37 (8): 61-77 | 摘要 ( 72 ) | HTML |   PDF (1352KB) ( 4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365
日本科研数据云(RDC)进展及其启示 | Open Access
成帆, 顾立平

[目的/意义] 聚焦日本科研数据云(RDC)体系的发展进程与服务机制,分析其在科研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中的关键作用,重点探讨其以小团队驱动大网络的协同发展模式,旨在为中国科研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开放科学发展推进提供借鉴。 [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法,系统梳理日本开放科学与数据平台研究中心(RCOS)支持的RDC项目在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重点分析其在数据治理、数据溯源、安全计算与存储、跨机构协作等方面的具体策略与技术创新。 [结果/结论] 日本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块化平台建设,搭建面向科研人员、数据管理员、图书馆、产业界及公众的综合性科研数据生态系统。其灵活高效的组织模式、运行机制及政策支持,体现出以小团队、大网络的实践特色,为中国构建本土化、可持续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体系提供重要启示。

2025, 37 (8): 78-91 | 摘要 ( 177 ) | HTML |   PDF (2683KB) ( 2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315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路径研究 | Open Access
宋亚平, 连康平

[目的/意义] 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深化文化教育职能提供机遇。本研究旨在为服务创新和公共文化资源转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满足社会教育多元化需求。 [方法/过程]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采用文献综述、案例比较和实证调研,分析图书馆研学服务的现状与挑战。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聚焦合作模式与服务机制,通过横向比较揭示不足,结合政策与国际经验,提炼高质量服务路径。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图书馆研学服务存在资源整合不足、同质化严重、评价体系缺失及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5条优化路径:构建多方协作机制、建立专家人才库、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文献主题内涵、优化反馈评估体系。这些策略推动服务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图书馆文化教育职能,为公共文化资源转化提供可操作框架,助力新时代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

2025, 37 (8): 92-103 | 摘要 ( 86 ) | HTML |   PDF (648KB) ( 4 )  
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5-0402
专家视点
大力推进政府资助成果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 | Open Access
曾建勋
2025年8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填报202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的通知》中嵌入一项新的条款——不论是包干制还是预算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论文中,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的应占20%以上”。这一政策措施实际上是近年来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脉络的延续,2020年2月23日,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明确基础研究类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今年科技部在发布的重点专项如“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5 年度“一带一路”科技减贫、人工智能和中医药领域合作项目申报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中外合著论文中,在我国科技期刊发表的比例不低于50%”。国家科技计划(基金、专项) 主管部门明确设置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比例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我国科研人员发表SCI 论文在国内期刊上仅占5.5%左右的现状,直指我国“文章发出去,期刊买进来”的窘境。期冀通过项目资助的杠杆作用,引导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国内期刊发表,助力本土期刊质量提升,减少对国外期刊体系的过度依赖,力挽我国科研论文大量外流及巨额资金外流的局面,构建自主知识传播体系,保障国家科技信息安全。诚然,推动政府资助成果在国内科技期刊发表,需要一系列配套支撑措施。
2025, 37 (8): 104-105 | 摘要 ( 29 ) | HTML |   PDF (368KB)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