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技术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方法,对其如何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进行研究,是当前图书馆领域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 [方法/过程] 在简要回顾DeepSeek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融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模型,对相应的5种主要赋能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重要启示进行了剖析。 [结果/结论] DeepSeek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技术赋能、业务赋能、用户赋能与生态赋能等4个核心维度,并从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分析、知识重组与知识利用等5个方面对其服务创新产生影响,同时可能会带来大模型安全、知识产权风险、知识幻觉、信息茧房等诸多问题。
[目的/意义] 构建提示词馆员的理论框架,明确其概念、职能范围、工作流程和核心能力,并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探讨图书馆员向其转型的合理性和价值。通过构建转型路径,为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转型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指导。 [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研法,对国内公共图书馆网络影响力排行榜排名前30的图书馆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和知识服务的现状,归纳馆员转型过程中的主要挑战。 [结果/结论] 基于提示词馆员的理论框架和转型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具体转型实现路径,包括提示词馆员专职化、“三阶跃迁式”馆员能力培养模式、健全智慧化服务顶层设计、建设多模态资源服务平台、AI伦理考量和跨学科合作,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员向提示词馆员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的/意义] 旨在厘清移动健康APP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层次关系及关联路径,为移动健康APP良性发展提供可行参考建议,助推健康中国与智慧医疗建设。 [方法/过程] 使用扎根理论从移动健康APP负面评论中归纳出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并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与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分析、验证各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及作用路径。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移动健康APP用户满意度受医生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交易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感知成本8个维度共23项因素影响,利用ISM模型,将23个影响因素分成顶层、中层、底层3个层次,根据MICMAC将影响因素分成了独立、自治、依赖3个影响因素群。研究结果为移动健康APP提升用户体验、优化服务质量和增加用户粘性提供对策与建议。
[目的/意义] 随着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加深,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AIGC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是当下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研究旨在探索面向AIGC应用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批判性认知和应用AIGC的能力,也为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文章综述了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并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国内外相关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政策、指导意见,从AIGC应用知识、AIGC应用技能、AIGC应用伦理3个层面构建面向AIGC应用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同时,基于IFLA《图书馆应对人工智能的战略响应》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足,建议从教育内容整合、教育团队建设、教育模式开发、教育体系优化等方面保障和实施AIGC应用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 [结果/结论] 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培养和提升学生面向AIGC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要觉醒责任担当,积极审视和应对面向AIGC应用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要求,创新和拓展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习得应用AIGC所需的新信息素养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也要保持AIGC应用视域下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持续更新,并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培养和提升学生应用AIGC的信息素养,助力学生科学、正确、规范地使用AIGC,实现终生学习。
[目的/意义] 公共访问政策对提高开放意识、促进科学进步、推动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国外科学数据共享现状可以为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活动的实践和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RADS计划第一阶段系列报告及资料进行解读,全面了解公共访问政策下美国学术机构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全生命周期活动组成、服务内容及实施成本,分析活动特点与现实问题。 [结果/结论] 在总结RADS计划成功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对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活动的开展提出推动逐级落实,强调公众参与;统筹协调发展,优化成本效益;培育数据素养,重视用户反馈;聚焦公共访问,构建核心集群的建设思路及提质建议。
[目的/意义] 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农民信息素养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助力,发挥其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优化、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选取安徽省S市3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数据显示当前农民群体仍存在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贫困等难题。 [结果/结论]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需以农民为主体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建设、空间打造、师资培育等方面来增加农民信息知识、塑造农民信息意识和提升农民信息能力,进而为数字乡村的建设提供助力,实现乡村的创新发展。
[目的/意义]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触发网络舆情,造成公众恐慌,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热度生成机理能够为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提供理论支撑,助力政府提升网络舆情治理的精度和效率。 [方法/过程] 本文从信息生态的视角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2020—2022年50个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热度进行分析,探究了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信息技术等4个前因条件的要素组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热度生成的影响机制。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事件热度峰值、网民关注度、意见领袖传播力是网络舆情热度生成的核心条件,单个因素不构成舆情生成的必要条件,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虽然不是高热度舆情生成的必要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