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 [2] 徐小洲,陈劲,叶鹰,顾建民.大学创新力评价的理论、方法和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35-39.
 [3] 王碧云,曹艳雪,杜琼.提升中国大学创新力的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6):899-904.
 [4] 王占军.大学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51-57.
 [5] 黄文,纪秀君.大学创新能力如何检验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6-1-11.
 [6] 王俊兰,张艳丽.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5):84.
 [7] 陈新洁.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3):111.
 [8] 王志华.初探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2):92.
 [9] 李明珍,曲长生.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7,(3):197-198.
 [10] 邓要武.《科技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113.
 [11] 翁美春.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6,(12):189.
 [12] 李晓新.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C].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219
 [13] 邢燕丽.信息素质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93.
 [14] 庄青.信息素质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J].宁夏社会科学,2006,(5):[14]
 [15] 程阳.信息素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学习月刊,2013,(2):69-71.
 [16] 赵乃瑄,周静珍,黄春娟.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24.
 [17] 邓亚文.试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3):20-22.
 [18] 张雪莲,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266.
 [19] 吴平.对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制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6,(5):5-7.
 [20] 杨林,李秉严.分层次制定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3):51-53.
 [21] 张东,吴贺新.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56-60.
 [22] 杨丽.数字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10-113.
 [23] 皮介郑.信息素质理论与教育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24] 曾晓牧,孙平.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架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103-106.
 [25] 夏旭,贺维平.中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10-14.
 [26] 王蘋.馆员—教师协作的信息素质教育及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4-107.
 [27] 贺令辉,曹东凤.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78-79.
 [28] 王洪滨,马海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1,(5):75-76.
 [29] 费春桃.强化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37-138.
 [30] 徐艳芳.强化信息素养教育 加速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情报,[30]
 [31] 王曼.浅谈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0):12-13.
 [32] 高新陵,吴东敏.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情报探索,2009,(1):23.
 [33] 苑世芬.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2,(5):42-43.
 [34] 吴卫华,等.基于E-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