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新华文摘,2013(9):51-57. 【2】张嵘.大数据时代舆情分析对媒体增值服务的可行性[J].中国传媒科技,2012,(11):34-36. 【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2. 【4】王建龙.把握社会舆情[J].瞭望新闻周刊,2002,(1):1. 【5】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 【6】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 【7】张元龙.关于“舆情”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浙江学刊,2009,(3):182-184. 【8】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8):79-82. 【9】李传军.社会治理变革中的网络与网络民主[J].学习论坛,2010,26(7):41-44. 【10】梁兴国.网络舆情与社会冲突治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14(3):35-42. 【11】风笑天.社会变迁背景中的青年问题与青年研究[J].新华文摘,2013,(8):13-15. 【12】李颖.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的三重视野——基于部分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J].青年研究,2009,(1):76-82,95. 【13】姚福生,王磊.舆情核心要素与大学生舆情演化的关联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9,(6):197-200. 【14】柯惠新,刘绩宏.重大事件舆情监测指标体系与预警分析模型的再探讨[J].现代传播,2011,(12):39-44 【15】郭山.开展政府机关网络媒体舆情监测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78-80. 【16】刘瑜.观念的水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4. 【17】程焕文,王蕾.21世纪大学图书馆管理新理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17-21. 【18】周易[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