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关于本刊
在线期刊
作者中心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杂志介绍
编委成员
数据库收录
出版政策
网络预出版
当期目录
高级检索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投稿指南
学术规范
出版道德声明
首页
>
本期目录
当期目录
2024年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05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专家笔谈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回应与思考
|
Open Access
夏义堃, 蒋洁, 张夏恒, 王建冬, 周文杰, 杨新涯, 李阳
作为高级化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的跃升,也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内涵特征、发展路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本刊邀请了7位专家组织了本次笔谈。1)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逻辑与路径:深入探讨了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时代背景与内涵特征,分析了高质量数据资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提出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需践行创新、协同、开放、可信和可持续的建设理念,遵循观念创新、模式创新、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建设策略,从而全面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呈现出深刻的辩证关系,在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中加速开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揭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型优质生产能力及其要素发展的主要路径与关键保障,指出应以人机协同、普惠共享、绿色智能为目标拓展新质生产能力与生产要素,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推进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数据确权:数据从技术、要素与产业维度都能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出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乘数效应会涉及众多维度、层面及阶段,其中极为重要且基础的则是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总结出构建契合数据特征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财产权理论、加快厘清数据确权的类型及范围、完善数据确权配套制度等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举措。4)以中国式数字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加快推动中国式数字化,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新形势下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筑牢我国非对称竞争优势的核心抓手。提出了在我国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中,信息资源管理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责任。5)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使命:面对社会深刻的数智化转型,公共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发挥在数字经济领域赋能于民众的潜能,使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成为数据市场化的积极参与者,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和资源配置的高效
性,并通过开放获取和数字化服务使其更为开放。6)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大学图书馆的智慧化变革:作为推动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大学图书馆更应着力于如何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对于新质生产力的3个关键词的理解,分析了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技术环境及其适用性分析,并提出重新认识和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7)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支撑: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视角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理念兴起下学科“有所为”的诸多方面,包括理论体系、信息资源保障、信息分析与咨询、场景打造、知识科普与公民素养培育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学术评价、信息政策、知识产权、数字消费行为等方向的内容也是学科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2024, 36 (1): 4-32 |
摘要
(
313
) |
PDF
(5126KB) (
644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1101
研究论文
面向数字包容的农民信息获取行为分析:群体聚焦与现实关切
|
Open Access
崔凯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是最主要的信息接入工具,本研究从手机使用层面来考察并揭示农户信息获取行为,透视农村地区信息鸿沟状况,并对重点群体的信息获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改善信息获取行为,缩小信息鸿沟的启示。[方法/过程]根据全国层面的农村抽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与RIF回归分析方法,测度农户信息获取行为,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和改善信息获取行为的作用。[结果/结论]农户信息获取行为评价结果中偏低的“长尾”群体,存在于高龄、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等群体中,凸显农村地区存在的信息鸿沟现象。关键解释变量对信息获取行为评价结果偏低(中位数以下)群体的边际作用更为突出,提高老龄、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重点群体的手机使用效果,对于缩小信息鸿沟有重要贡献,这体现出数字包容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改善网络设施条件基础上,还需关注重点群体的手机功能使用和信息内容获取,强化信息供给精准性,激活重点群体的信息需求,提升这类群体在数字环境中的适应性。
2024, 36 (1): 33-45 |
摘要
(
101
) |
PDF
(1651KB) (
107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42
情绪因素影响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
|
Open Access
宾宁, 容健邦, 梁楚茵, 陈欢女, 胡禾
[目的/意义]针对情绪因素影响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的应对策略,构建网民、网络媒体和政府的三方博弈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演化趋势。[方法/过程]引入等级期望效用理论(RDEU),建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情绪因素对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三方在不同情绪状态影响下的舆情发展趋势,并分析情绪状态对主体决策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主体的行为决策,主体不同的情绪类型和情绪强度会导致网络舆情不同的演化趋势。三方无情绪,或网民和网络媒体持乐观情绪、政府持悲观情绪的状态,更有利于网络舆情向理性演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相较于网民和网络媒体,政府的情绪状态对于舆情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更大;当政府处于悲观情绪时,政府会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监管治理网络舆情的举措。
2024, 36 (1): 46-57 |
摘要
(
90
) |
PDF
(1777KB) (
42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02
科技赋能非遗转化与发展路径研究
|
Open Access
王伟, 许鑫
[目的/意义]研究旨在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强调现代科技赋能对非遗转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对非遗“双创”内涵进行解读、非遗“双创”重要贡献分析以及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分类别场景分析,探讨科技赋能非遗“双创”的6类共性关键技术和3层框架体系。结合非遗传统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具体实例,展示现代科技在非遗“双创”中的促进作用和对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深入思考和防范现代科技对非遗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等问题。
2024, 36 (1): 58-70 |
摘要
(
207
) |
PDF
(1760KB) (
405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78
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信息转移模型探讨
|
Open Access
杨玲梅
[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图书馆挖掘已有资源潜力,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信息转移,以期提高农民的文化与信息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与物质生活,值得探讨。[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吸收知识信息的主要原因,高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知识信息转移的变化特点,目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模式及不足。为更有效做好对大多数农民的知识信息转移服务,笔者选取高校图书馆、农村图书馆、涉农企业、农民作为从高校图书馆发出到农民接收的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主体,探讨构建了两条知识信息转移的新路径模型和构建了4种知识信息转移的过程模式。[结果/结论]提出了创新高校图书馆体制机制,建设“三农”精准知识资源库与传播系统,提升乡村人员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拓宽知识信息转移渠道,缩小知识信息转移情境差距等对策,以实现高效将知识与信息转移给农民,为中国实施乡村振兴作贡献。
2024, 36 (1): 71-82 |
摘要
(
68
) |
PDF
(1229KB) (
61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741
考虑节点间强弱关系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分析
|
Open Access
李思佳, 郑德铭, 刘博
[目的/意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微博舆论场中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结构及传播模式,为政府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危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进行微博数据采集,构建具有节点间强弱关系的信息转发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信息转发网络的用户属性、节点属性、网络属性和传播属性,探讨节点间强弱关系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规律。[结果/结论]1)网络用户的性别、活跃度、地域等因素影响用户传播力;2)核心节点的作用尤为关键,他们在传播链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弱关系和权威关系的传播主要集中在少数核心节点之间,而强关系的传播路径较为分散;3)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且呈现出稀疏的特征;4)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仍以弱关系传播为主,权威连接在信息传播的各个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而强连接的作用主要集中于信息传播的初始阶段。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传播和引导策略提供了支撑。
2024, 36 (1): 83-96 |
摘要
(
100
) |
PDF
(6614KB) (
121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08
多元协同视角下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模式及思路
|
Open Access
万乔
[目的/意义]在多元化融合发展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内外融合发展模式,在融合发展中优化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提高社会竞争力,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高校图书馆通过发展理念、数智技术、复合资源等方面的融合建设,提升自身的内质核心元素,在此基础上与出版社、书店、驻地城市开展外延服务融合,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同时探索“融合-融和-融活”的发展思路。[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多元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些年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升级中,高校图书馆寻求多元协同融合发展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资源融合、服务融合、平台融合上仍存在需要创新提升的空间,需要与时俱进地主动构建开放的发展体系,寻求协同互惠的拓展模式,融出质效与实效,在融合中实现创新性转型发展。
2024, 36 (1): 97-104 |
摘要
(
107
) |
PDF
(1021KB) (
103
)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810
专家视点
统筹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
|
Open Access
曾建勋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印本或典藏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和展示、数字馆藏保存和知识化组织等已经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流,平台化、知识化、泛在化、开放式服务也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形式。图书馆如何不忘初心,担负神圣的知识传播职责和文化传承使命,需要适应新时代全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需求,强化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
2024, 36 (1): 105-105 |
摘要
(
46
) |
PDF
(832KB) (
19
)
(月刊 总第338期 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编辑出版:《农业图书情报学报》编辑部
在线期刊
当期目次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次
按栏目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扫一扫,关注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