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ChatGPT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情感感知与服务优化
张铭洁, 赵瑞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2): 74-8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54
摘要148)   HTML11)    PDF(pc) (842KB)(164)    收藏

[目的/意义] 情感分析技术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在智慧图书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探讨基于生成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的情感分析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挖掘其优化路径和创新服务方式,为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方法/过程] 通过调研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分析情感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结合当前技术进展与服务需求,提出利用ChatGPT的情感感知能力推动个性化推荐、情境化知识服务及优化用户体验的创新路径,并探讨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的应用挑战。 [结果/结论] ChatGPT的情感分析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多个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了情感分析技术在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应用,尤其是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情境化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讨论了技术适配和场景化实现等挑战。通过这些探索,本研究为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大豆育种知识模型与构建研究
关陟昊, 单治易, 李甜, 赵瑞雪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1): 79-9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64
摘要86)   HTML13)    PDF(pc) (1682KB)(103)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语义歧义问题和亟待深度揭示的大豆育种知识,通过建立结构化的知识模型,深入探讨育种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定义,对大豆育种知识进行规范的定义和组织,促进知识的统一化表达。 [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大豆分子育种领域的知识结构特点,依据斯坦福本体构建七步法,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 5.6.3,建立大豆育种领域的语义模型。大豆育种概念本体共构建了48个类,明确了性状、化合物、富集通路和生长分类下的概念、概念之间的层级关联,定义了表达、相互作用和正向调节等7类因果关系以及结合、位于和存在于3类状态关系。 [结果/结论] 本研究整合了已有知识库和本体中大豆育种相关知识,建立了大豆育种领域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知识模型,能够规范化描述生物分子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组织中的调控作用,减少知识表达的语义歧义现象,为大豆育种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提供统一的知识框架,助力大豆育种研究的创新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文本挖掘技术在农业知识服务中的应用述评
孙坦, 丁培, 黄永文, 鲜国建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 (1): 4-1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197
摘要491)      PDF(pc) (1625KB)(863)    收藏
[目的/意义]支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下科技创新生态的知识服务新业态正悄然形成。文本挖掘作为知识服务技术的核心,在知识服务新业态环境下面临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新环境下知识服务中应用文本挖掘技术的发展策略。[方法/过程]梳理文本挖掘技术框架,论证文本挖掘技术逐步成熟。结合农业领域分析文本挖掘在农业信息检索、智能问答、信息监测和知识抽取等方面应用,展示其在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中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结果/结论]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以文本挖掘为主的知识服务技术发展策略: (1)基于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专门知识服务系统;(2)重视语料库和基础知识库建设;(3)在重点领域优先开展和部署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
孙坦, 黄永文, 鲜国建, 崔运鹏, 刘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 (3): 4-1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0809
摘要744)      PDF(pc) (1771KB)(1215)    收藏
[目的/意义]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有必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现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新一代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补齐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并加速“四化同步,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面向农业产业知识服务的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关联研究与实践
柴苗岭, 邹弈星, 谭荣志, 曾怡, 任运月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3): 37-5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574
摘要401)      PDF(pc) (1622KB)(320)    收藏
[目的/意义]为解决当前农业科技管理中广泛存在数据链不完整,数据支撑决策能力不足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从农业科技管理需求出发的产业知识服务模型,并就其中的关键环节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关联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以期为图书情报机构服务农业科技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案例。[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梳理了知识服务和数据关联现状,其次在分析农业科技管理中的产业需求特征和数据管理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产业特征的知识服务模型,然后以四川农业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为基础,从产业要素出发,设计了本体模型和系统,最后完成实践。[结果/结论]研究最后集成20个数据类型,24 284条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1个系统平台和1个子平台,建立了多源异构、中英两语种的数据关联,实现了基于产业知识服务的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关联和平台交流。研究成果将对农业科技管理与图书情报学跨领域合作,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跨部门共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用户交互研究
李一开, 叶飒, 寇远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9): 86-9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335
摘要298)      PDF(pc) (1308KB)(254)    收藏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人们被海量信息淹没,知识服务系统应运而生,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技术支撑角度,用户交互鲜有人探索,但其不可或缺。基础建设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应用都较为完善,而知识服务系统的用户交互还存在不足:理论研究层面,缺少理论方法的总结和系统的框架设计;应用实践层面,欠缺体系化予以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梳理用户交互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知识服务系统用户交互框架即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基于此采用调查问卷和百度统计,分析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侧,同时剖析系统供给侧资源、技术和服务层3方面不足;提出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用户交互优化方案,以实现系统友好交互。[结果/结论]未来,用户交互对于完善交互激励体系,构建强互动的知识链社区,惠及更多用户群体,实现知识服务系统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资源与技术双重赋价视域下家谱知识服务模式探索——以“AR姓氏墙”展项为例
单舒扬, 夏翠娟, 刘倩倩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6): 83-9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289
摘要179)      PDF(pc) (3020KB)(346)    收藏
[目的/意义]家谱资源是一笔巨大又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家谱资源的价值被公众忽视或错估,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探索图书馆的家谱资源公共服务服务创新模式,为公众视野中的家谱资源赋予富有活力的文化价值。[方法/过程]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相关文献和工作实践,依托上海图书馆特色家谱资源和数字人文工作基础,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家谱馆,完成基于家谱资源的姓氏文化相关公共知识服务实践创新。[结果/结论]研究最终通过“AR姓氏墙”的实践,在图书馆根据自身特性进行知识普及、提供多样化知识服务、服务与科技和艺术融合等方面获得了有益经验,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服务过于依赖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未解决读者浅表阅读问题、提供知识尚有欠缺等问题,希望可以助力图书馆公共知识服务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董盼盼, 李永明, 朱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7): 39-5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10
摘要330)      PDF(pc) (2678KB)(458)    收藏
[目的/意义]用户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构建价值共创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式。[方法/过程]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整合已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组成要素,探索高校图书馆与用户共同创造服务价值的知识服务模式架构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构建了由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场景和服务手段4部分组成的价值共创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并基于服务内容主线分准备阶段、价值行动实施阶段、价值评估与创新阶段探索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实现过程。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在现阶段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更好地适应知识服务情景、表达用户知识服务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为用户高质量参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创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农业智能知识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困境纾解
李甜, 赵瑞雪, 鲜国建, 寇远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 35 (8): 43-5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00
摘要265)      PDF(pc) (1372KB)(290)    收藏
[目的/意义]补充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在微观层面有限、知识服务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研究尚不明晰等不足,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数智动能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回顾厘清研究重点,围绕数据、应用和服务梳理赋能基础,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治理3个层面分析赋能机制,构建农业智能知识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内外结合剖析赋能困境,并提出赋能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农业知识服务已进入智能阶段,在数据、应用和服务方面具有良好的赋能基础,通过赋能新型生产模式的发展、赋能农民多元身份的转型和赋能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治理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注入数智动能;但内部存在用户群体偏向明显和服务内容有所缺失的问题,外部面临基础设施不平衡、主体用户素养偏低的挑战,可以通过明确赋能需求、融汇赋能场景、增强赋能效应来对赋能困境加以纾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ChatGPT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
邹娅一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71-8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13
摘要843)      PDF(pc) (1115KB)(445)    收藏
[目的/意义]将类ChatGPT人工智能系统嵌入图书馆以催生其智慧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旨在对ChatGPT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路径进行探索,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总结ChatGPT核心技术并调研国内部分图书馆实际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其可能助力图书馆服务的应用场景及方向,阐述了该技术现有的局限和对图书馆及其从业者带来的威胁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结论]ChatGPT技术将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应持续强化面向ChatGPT的智慧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和机制,不断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向纵深发展,从而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
李默, 杨彬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6): 50-6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64
摘要648)   HTML30)    PDF(pc) (848KB)(327)    收藏

[目的/意义] AI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研究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理论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参考。 [方法/过程] 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演进的动态视角分析AI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构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技术基座的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框架,探讨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趋势。 [结果/结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通用人工智能必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取得广泛应用,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准确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深化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和能力,推动知识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时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机遇与挑战:ChatGPT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李华明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96-10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65
摘要161)   HTML15)    PDF(pc) (629KB)(240)    收藏

[目的/意义]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正逐步展现出在图书馆的巨大应用潜力,所表现出的技术优势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用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方法/过程] 从介绍ChatGPT的发展历程、技术优势以及业界学术研究成果着手,阐述该技术在跨模态信息组织、文本生成以及用户行为深度挖掘等人工智能方面赋能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学科导引以及智慧推荐等知识服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围绕技术局限、用户隐私、不良信息、数据来源、学术诚信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展开分析思辨。 [结果/结论] 未来图书馆应持续强化业务平台与资源整合、加强内部系统安全防范以及完善风险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充分应对危机,从而为不断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