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林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若干建议[J].情报杂志,2016,(3):33. [2] 教育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4-02-28).[2016-10-12].http://edu.people.com.cn/n/2014/0228/c1053-24490796.html. [3] 张保生,朱盛文.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经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68-82. [4] 王曼怡,张嘉艳.发挥高校智库功能,以社科研究成果服务社会—“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层论”坛隆重召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F0003. [5] 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16,(2):55-60. [6] 郭瑞.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研究的价值审视与逻辑路向—基于中国智库研究文献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6,(6):63-65. [7] 薛二勇.中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7-12. [8] 郑永扣,寇东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高校智库的功能与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97-100. [9] 杜宝贵,隋立民,任立云.中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4-15. [10] 程璐,戴正庆.高校智库效能发挥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56-58. [11] 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15,(12):57-62. [12] 夏仕武,刘术娟.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与高校科研组织范式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56-62. [13] 朱旭峰,韩万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兴起、困境与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评论,2015,(10):32-44. [14] 陈英霞,刘昊.美国一流高校智库人员配置与管理模式研究: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2):66-71. [15] 王珩,刘鸿武.新型高校智库开展协同创新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为个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1-95. [16] 杜静元.高校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管理观察,2015,(6):88-92. [17] 侯定凯.国外一流高校智库的全球扩张[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4-15. [18] 刘晓茜.提升高校智库影响力的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2):39-43. [19] 吕淑芳.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智库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9. [20]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课题组.浙江省高校智库网络活 跃度评价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2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