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古籍工作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加快创新智能化发展
黄水清, 王晓光, 夏翠娟, 欧阳剑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5): 4-2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359
摘要673)      PDF(pc) (1562KB)(821)    收藏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颁布,给古籍典藏保护与整理研究、数字人文创新发展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古籍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促进古籍事业繁荣发展,让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我刊围绕4个方向组织专题研讨。1)计算人文应成为新时代古籍整理与研究的重要学科方法。充分运用计算人文理论与方法,发挥古籍知识库及其知识服务平台在人文计算、语义出版、文化普及中的优势,可为新时代古籍工作赋予更丰富的资源基础、更便捷的技术支持与更直观的推广形式。2)数智赋能时代的古籍研究和工作必将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图像OCR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古籍工作中的成功应用,古籍工作开始从数字化向智能化阶段迈进。3)新技术将促进古籍的共享、传播与利用。虽然古籍工作者长期以来通过建立制度层面上的规范保障、探索借助技术的发展来降低共享的成本和门槛,但在如何取得保藏和利用之间的平衡方面,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引入区块链等新技术,非同质化代币等新业务模式,“数字藏品”的产业链将会为古籍数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文创产品开发和古籍数字内容的链上循证提供新的契机。4)古籍的活化利用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新任务。将文本化、数据化、知识化作为新时代古籍资源转化利用的手段,并积极建设“国家古籍数字资源平台”,通过人工智能、VR技术、虚拟现实等智能媒介驱动古籍知识体系建设,让古籍真正“活”起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中的应用与实践
周笑盈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8): 79-9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428
摘要287)      PDF(pc) (5440KB)(497)    收藏
[目的/意义]古籍善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古籍研究工作的重心一直停留在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上,传承性保护相对滞后,古籍阅读推广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VR技术的出现为古籍阅读推广的智慧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图书馆智慧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下古籍智慧化阅读的理念基因,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场景,结合国家图书馆“VR全景文化典籍”的具体案例,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古籍智慧化阅读推广的应用路径。[结果/结论]本文认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赋能下,图书馆在古籍的智慧化阅读推广过程中应注重以叙事带表达,把控古籍故事的叙事逻辑;以感知带场景,探索全景视阈的呈现模式;以顶层带示范,发挥古籍文化工程导向力;以跨界带平台,坚守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以期为新时期智慧化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Bi-LSTM的古籍事件句触发词分类方法研究
马晓雯, 何琳, 刘建斌, 李章超, 高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 (9): 27-36.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262
摘要254)      PDF(pc) (3484KB)(281)    收藏
[目的/意义]开展面向数字人文的古籍触发动词识别及分类研究,对于古籍文本的深层次挖掘和内容揭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分类算法,探索依据古籍触发词进行事件句文本多元分类的自动化方法。[方法/过程]在构建了典籍事件触发词分类体系和触发词典的基础上,选取4个不同类别的事件句文本作为实验数据,利用Onehot和Tokenizer对类别标签和句子文本进行分别编码后,输入Bi-LSTM模型中训练分类器,并通过调整参数设置了对比实验,采取通用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分类器的性能。[结果/结论]经过多次训练和调整之后得到的分类器,在测试集的评估中精确度达到了0.95,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实验方法和构建的触发词数据集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实现古籍事件句文本的自动化多元分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古籍知识关联探析
王丽丽, 张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9): 51-5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2-0423
摘要286)      PDF(pc) (989KB)(320)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方兴未艾,为古籍知识关联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现代科技手段。对古籍内容挖掘与知识关联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古籍资源开发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网络调研,梳理数字人文视角下古籍知识关联的研究,探讨古籍知识关联的关键环节,通过古籍知识关联应用举例分析古籍知识关联的壁垒。[结果/结论]数字人文视角下,从文献单元层次的组织深入到知识单元层次的组织,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等,可实现古籍知识关联。古籍知识关联起点是文献组织,基础是古籍数据,本质是知识组织。古籍知识关联可进行方志与家谱挖掘、钤印知识网络发现、特定时期与地域学者研究脉络与交往分析等,但在实施中仍面临知识元处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集成平台少等壁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数字人文在中国农史研究中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数字人文项目为例
朱锁玲, 包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 33 (8): 79-8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1122
摘要277)      PDF(pc) (960KB)(228)    收藏
[目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农史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从数据资源建设、命名实体识别、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等关键环节介绍数字人文在方志物产典籍整理与利用中的应用,分析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结果/结论]围绕方志物产典籍开展的数字人文研究应以数据资源为核心,加快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以技术方法为支撑,强化数字人文技术的实践应用;以农史专家为主导,实现对数字人文研究结果的考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馆藏古籍文献资源的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乔娜, 陈凯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11): 62-7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11.20-0634
摘要339)      PDF(pc) (1773KB)(707)    收藏
[目的/意义]总结归纳中国公共图书馆基于馆藏古籍文献资源所开发出的文创产品的类型和开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该类产品的开发优化建议。[方法/过程]采取网络调研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线上商店作为研究对象,以载体、实体元素为划分依据将古籍文创产品分类。[结果/结论]对于古籍文创产品的开发,要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深挖古籍内涵,拓宽元素获取渠道,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