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研究回顾
1.1 国内相关研究
1.2 国外相关研究
2 概念界定
2.1 科研成果社会影响
表1 不同科研成果的主要社会影响Table 1 The primary societal impacts of diffe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
分类 | 内涵 | 主要形式 | 主要社会影响 | 文献支撑 | 案例 |
---|---|---|---|---|---|
基础研究成果 | 以探索未知领域、形成新理论为目标的研究 | 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理论模型等 | 提升公众科学认知、提升国家竞争力等 | 栗宜明[26];张慧琴等[27];赵丽雨等[28];吴彤等[29] | 清华大学薛其坤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推动量子科技科普化等 |
应用开发研究成果 | 应用于实际问题,形成解决方案或技术的成果 | 专利、创新方法、可操作方案等 | 产生经济效益、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等 | 曾志敏等[30];高继平等[31];王晓丽等[32] | 袁隆平团队研发杂交水稻技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华为公司5G通信技术专利,推动通信产业升级等 |
资料汇编成果 | 对已有成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取、概括、加工、转述或整合的成果 | 工具书、资料汇编、教材等 | 提高公众知识素养、支撑政府决策与社会管理、促进文化传承等 | 唐德章[33];吴桂鸿[34] | 《新华字典》促进扫盲运动和基础教育普及;《中国统计年鉴》赋能GDP测算、政策制定等 |
2.2 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
3 国外典型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模式
3.1 样本选择
3.2 欧美地区的典型模式
3.2.1 欧盟SIAMPI:过程导向的社会影响力评价
3.2.2 英国REF: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发展
3.2.3 荷兰SEP:诊断性科研评价模式探索
3.2.4 意大利VQR:第三使命驱动的科研评价
3.2.5 美国STAR METRICS:数据驱动的实证评价
3.2.6 加拿大CAHS:医学科研产出的全周期动态评价
3.3 大洋洲和亚洲地区的典型模式
3.3.1 澳大利亚ERA:可持续导向科研社会影响评价实践
3.3.2 日本科研评价:产学研协同与NIAD-QE第三方评价
4 国外典型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模式比较分析
4.1 体系要素比较
表2 典型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模式构成要素Table 2 Components of the typical social impact evaluation mode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
评价体系 | 创立时间 | 创立主体 | 特征与战略目标 |
---|---|---|---|
SIAMPI | 2009年 | 荷兰KNAW、西班牙CSIC等联合启动 | 过程导向,推动合作与成果转化 专注“富有成效的互动” |
REF | 2014年 | 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苏格兰资助委员会、威尔士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北爱尔兰学习就业部 | 多元评价(学术/社会/经济) 促进科研与社会深度融合 |
SEP | 1993年 | 荷兰VSNU、KNAW、NWO合作推出 | 诊断性评价(内外部结合) 优化资源配置 |
VQR | 2003年 | 意大利ANVUR | 聚焦第三使命(经济/社会贡献) 保障资金高效运用 |
STAR METRICS | 2010年 | 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政策办公室、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科学基金会 | 数据驱动,量化投入产出 联动高校与资助方,搭建开放数据平台 |
CAHS | 2010年 |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卫生研究院 | 健康领域社会影响评价 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
ERA | 2010年 |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 | 可持续性评价(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影响力) 协调科研与多元效益 |
NIAD-QE第三方评价 | 2003年 | 国家高等教育学位和质量提升机构 | 多元评估(同行/自评/第三方)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
4.2 机制环节剖析
表3 典型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模式的机制环节Table 3 Mechanism components of the typical social impact evaluation model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
评价体系 | 评价对象 | 评价周期 | 评价程序 | 结果应用与反馈 |
---|---|---|---|---|
SIAMPI | 多领域科研应用和转化情况(医疗保健、ICT、纳米技术、社会与人文科学) | 无固定周期 | 区分三类互动(直接、间接、财务) 收集数据 识别互动渠道 | 识别利益相关方贡献 支持科研政策制定 利益相关者会议提出建议 |
REF | 英国高等教育机构 | 7年 | 提交影响案例 专家小组评审 | 大学学科排名 公共资金分配依据 研讨会吸纳意见并公开结果 |
SEP | 荷兰高校和科研机构 | 6年 | 自我评估与战略规划 外部评估(质量、社会相关性、可行性) | 监测研究质量 支持战略规划 董事会与机构讨论改进措施,接受社会监督 |
VQR | 意大利高校和政府资助的机构 | 5年 | 专家分阶段评分 平台互动校准结果 编制总报告 | FFO经费分配依据 结果与报告多主体共享 |
STAR METRICS | 美国联邦资助的科研机构和项目 | 未完全实施 | 科研机构提供数据 团队分析并出具报告 | 衡量科研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公众与科研人员反馈 |
CAHS | 医学科研机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服务、社会环境与居民健康等多学科领域) | 依项目而定 | 明确目的与方法 定制评价指标 | 优化经费管理 提升医学研究效益 结果与报告多主体共享 |
ERA |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 | 3年 | 高校提交自评报告 第三方实地调研 评审委员会终审 | 支持政府决策 提供研究质量与影响证据 指南草案征求意见、结果多主体共享 |
NIAD-QE第三方评价 |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 | 7年 | 大学提交材料 评估委员会结合自评与第三方评估 | 科研经费分配依据 结果公开并定期复查 |
4.3 指标方法对比
表4 典型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价模式的指标方法Table 4 Indicators and methodologies for evaluating the social impact of typ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
评价体系 | 社会影响相关界定 | 主要方法 | 评价维度与指标 |
---|---|---|---|
SIAMPI | 社会领域可衡量影响,涉及人类福祉和人与人或组织之间的关系 | 访谈法、案例研究、情境分析法 | 直接互动(双重职位数量、公众演讲次数) 间接互动(情境响应定量指标) 财务互动(合同、许可证、资助) |
REF | 对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政策、健康、环境的非学术影响 | 影响力叙述、案例研究 | 健康和社会福利、社会文化和创造力、经济和商业、公共政策和服务、环境等 |
SEP | “社会相关性”:研究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或其他相关方面的影响、公众参与和应用情况 | 利益相关者会议、案例研究、访谈 | 社会对专业产品和普及产品应用 社会目标群体对研究产品的使用(合作项目、教育应用、公共引用) 社会认可(资助、奖项) |
VQR | “第三使命”:知识转化向社会经济环境开放 | 案例评价法 | 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科学传播) 与联合国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活动 |
STAR METRICS | 联邦科研投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科学计量法 | 科技转化 成果产出 就业、公共服务 |
CAHS | 健康研究对卫生决策、健康改善、经济社会效益的贡献 | 逻辑模型法 | 决策影响(科学/公共/临床决策) 健康影响(预防、诊疗进展) 经济社会效益(商业化、福利提升) |
ERA与EI | 非学术贡献(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与学术界外部的参与度 | 量化分析、案例研究 | 影响力描述(具体案例) 影响力形成路径(成果转化机制) |
NIAD-QE第三方评价 | 大学通过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 自我评价、案例研究 | 社会参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普及教育的贡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