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义] 本研究深入研究数字孪生中的人智协作,为数字孪生进一步赋能社会数智化发展提供建议,使人机交互和协作进一步深化、向人机共融迈进。 [方法/过程] 本研究使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聚焦人与数字孪生系统的协作,从价值定位、关键技术和实践应用等层面梳理了国内外45篇重点文献。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人与数字孪生系统在整个生态中具备不同的独特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着基座作用;数据孪生、模型孪生和过程孪生等孪生模块中支撑人智协作的关键技术类型不完全一致但相互协同;国内外数字孪生人智协作在工业、医疗保健、智慧城市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孪生共智协作方式与整体框架,总结了当前阻碍与发展策略。
[目的/意义] 农民数字素养是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量化评价农民数字素养、精准识别其影响因素,进而有的放矢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水平,激发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活力,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方法/过程] 文章在对农民数字素养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构建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合理性检验,评价分析了现阶段北京市农民数字素养水平,并分析探讨了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 北京农民数字素养综合水平为68.15,在不同区域间、不同维度间、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数字素养受年龄的负向影响,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数字化培训、数字化服务、数字科普宣传、数字生活氛围、数字网络的正向影响。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氛围、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保障机制等方式来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激发其数字乡村参与活力。
[目的/意义] 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是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个特定领域,自身具有特定的研究现象和机理。健康信息深刻地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尤其老年人的潜在不适当用药和过度用药都与健康信息行为相关。 [方法/过程] 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发生的机制、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环境的相关领域主题进行分类梳理,以研究热点问题、成果与挑战进行展开。 [结果/结论] 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与中青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关注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属性、不同个体特征和不同场景下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总体解释模型研究,健康信息需求、动机与体验,决策模型,数智社会环境下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老年人健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个性化健康监管,健康信息系统和健康信息平台等在未来可以成为老年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
[目的/意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深入探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驱动路径,对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政府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制定及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机制较为复杂,以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将42份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对象,采用NVivo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索政策工具要素的组合驱动路径。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受多个政策工具要素的共同影响,共存在3种组合路径。政府应当通过完善基础支撑体系,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境影响机制,营造健康有利政策环境,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加强需求拉动下的公共服务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目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服务迎来了深刻的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崛起为智能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创新机遇,但也伴随着风险。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助于推进智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过程] 本研究通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智能问答、自动摘要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其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服务效率中的优势及应用方式。同时,本研究也深入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技术风险、伦理风险和管理风险,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多维度的风险规避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同时面临数据安全、模型偏差、伦理道德等多重挑战。为此,本研究提出了风险规避措施,包括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模型透明度、确保系统稳定性及制定并遵守伦理准则等,以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安全、可靠应用。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其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升级。
[目的/意义] 开放科学环境下协同化知识生产和多样化科学产出趋势明显,有效识别承认开放研究中多元化贡献主体、多样化贡献内容,对提升贡献数据的开放透明揭示及有效利用至关重要。 [方法/过程] 本研究在系统调研国内外学术贡献相关理论及实践基础上,提出面向开放科学的学术贡献分析体系。从成果创建过程角度出发,围绕贡献要素识别、贡献度计算、贡献表示3方面展开学术贡献归因研究,并通过实证案例进行了概念验证和应用场景分析。 [结果/结论] 学术贡献是开放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各类科研成果学术贡献的开放性和透明性是必然趋势,但现有贡献归因方法存在适用性受限、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未来可从扩展贡献应用对象、建立通用贡献要素体系、优化贡献度量化计算等方面提升方法的适用性,拓展贡献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目的/意义] 科研范式正向数据密集型模式发展,科研数据在科研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法,以24所美国高校机构知识库为调研对象,根据数据生命周期,对其科研数据管理的计划、组织、存储、质量控制、共享及培训等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归纳总结美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特点和经验。 [结果/结论] 针对中国国情,提炼出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有效启示:搭建本土化科研数据管理平台、提高科研数据管理质量构建受信任的机构知识库、应用FAIR及TRUST原则促进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打造专业的科研数据管理团队等方面的建议。
近日由夏立新教授领衔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研究”经专家评审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提出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的条件、机制、方法、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成果丰硕,赢得专家一致好评。实际上,我国 1956 年开始建立的科技情报系统,其实就标志着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初创。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建设任务需要的变化,我国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也在不断调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数智环境带来资源形态和科研范式的大变革、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需要重塑新时代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的新型举国体制和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