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探究: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解读与启示
吴丹, 孙昕玦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1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44
摘要1841)   HTML37)    PDF(pc) (851KB)(641)    收藏

[目的/意义] 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UNESCO教师和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能力,可以为教育者、政策制定者等主体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以支持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落地实施,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智能时代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 [方法/过程] 拆解UNESCO能力框架出台的前期相关政策积累以及相关制定背景,分析《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与《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文本内容,以关键原则与框架主体两部分内容为核心对能力框架的内容进行解读。 [结果/结论] 基于能力框架所提供的经验,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主体价值、政策修葺、履践致远和未来应用4个方面为中国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识教育课程构建
李白杨, 孙榕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34-4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70
摘要1261)   HTML21)    PDF(pc) (760KB)(647)    收藏

[目的/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需兼顾知识普及和技能培养,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以弥合“认知鸿沟”和“使用鸿沟”。 [方法/过程] 以南京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应用探索”课程为例,提出“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设计基础认知、核心理解、工具应用到创新开发4个层次,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结合在线资源与实验设备,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结果/结论] 基于“知识-技能”导航的课程框架能够系统提升学习者的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实现普适性与个性化并重,为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素养通识课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知识工作者AI素养差距的AI技术弥补手段研究
王树义, 曾雯, 张为师, 李俊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20-3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32
摘要1226)   HTML28)    PDF(pc) (1929KB)(320)    收藏

[目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知识工作者对AI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评估能力,即AI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工作者AI素养存在着差距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AI技术本身来弥补这一缺口,缩短AI素养差距。 [方法/过程] 从认知、实践和评估3个维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辅助提升AI素养。认知层研究AI代理如何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实践层分析AI工具如何简化数据分析等任务;评估层讨论AI工具在验证信息真伪和“人在环中”模式的重要性。 [结果/结论] AI技术在缩短AI素养差距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代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知识讲解,AI工具能够自动化执行专业任务,提供事实性依据。这些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教育手段的不足,还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AI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高效的信息环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下的AI素养框架研究
刘琼, 刘星, 刘桂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8): 43-55.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472
摘要1486)   HTML39)    PDF(pc) (620KB)(891)    收藏

[目的/意义] AI技术已经全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AI素养决定了“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对教学工作中各角色的AI素养进行细分和明晰,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和智慧化。 [方法/过程] 以“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案例为研究基础,总结“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并进一步归纳AI素养核心要素,构建4种角色的AI素养框架。 [结果/结论]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场景下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创新教学、技术融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主动学习、技能多元,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是前瞻引领、数据决策,对教辅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是智慧服务、资源集成;AI素养的核心要素可以归纳为思维、知识、技能和态度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教学场景中,教师、学生、管理者和教辅人员的AI素养既有相同项,也有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智慧图书馆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转型实践探析——以浙大城市学院图书馆为例
黄海晶, 祝黎丽, 刘威妍, 黄冰洁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2, 34 (2): 102-113.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1-0537
摘要530)      PDF(pc) (1269KB)(507)    收藏
[目的/意义] 在智慧图书馆驱动下,图书馆转型已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明确目前高校图书馆转型内容,分析转型发展遇到的普遍问题及挑战,为高校图书馆确定转型发展方向和寻找合适转型突破点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对高校图书馆转型研究现状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明析转型内容;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浙大城市学院图书馆相关转型措施进行实践剖析,总结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挑战。[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已经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转型改革,创新服务内容、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合理规划空间、变革组织结构等,并取得了一定转型成果;但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服务创新内容过于依赖技术,但技术管理不足导致服务开展困难重重;馆员专业素养无法测定,是否能够满足转型要求未知;空间和资金不足,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创新创造空间;最后,组织结构制度不完善可能导致工作开展止步不前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AIDUA框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研究
王伟正, 乔鸿, 李肖俊, 王静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2): 36-5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76
摘要2022)      PDF(pc) (2032KB)(476)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科研人员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研究及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过程]基于认知评估理论和人工智能接受框架(AIDUA),开发并实证检验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三阶段对用户使用意愿进行评估,旨在解释用户使用意愿的形成过程。[结果/结论]用户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前,经历了三阶段的决策过程。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和拟人化对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均呈正相关,拟人化是影响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的最强变量,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极情绪呈负相关,而享乐动机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消极情绪与用户的使用意愿呈负相关,结果显示在校身份对努力预期和消极情绪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ChatGPT赋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场景与实践研究
罗国锋, 刘清生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4): 91-10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269
摘要1411)      PDF(pc) (1167KB)(524)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数智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创新已逐渐深入人心,ChatGPT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和教育生态重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旨在将ChatGPT工具应用到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打造基于ChatGPT应用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人机协同教学范式,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改革并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工具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和高校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综述ChatGPT全球教育应用现状并揭示ChatGPT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问题,综合分析ChatGPT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对比,并通过“访谈+问卷”形式调查师生的教学满意度,以检验ChatGPT教学应用效果、总结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改进策略。[结果/结论]ChatGPT能有效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师生对ChatGPT的教学应用也反馈良好。ChatGPT应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管理,并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提升学习能动性,催生高阶思维和科研创新力。同时,ChatGPT应用也会引发工具滥用、知识误导、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要辩证看待ChatGPT的教学应用,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和应用ChatGPT;另一方面,也要关注ChatGPT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并制定前瞻性的教学管理政策和准则来规范ChatGPT应用,以充分发挥ChatGPT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提升路径探索
罗学妹, 林予哲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70-7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596
摘要909)   HTML24)    PDF(pc) (554KB)(220)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简称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提升研究生在数智时代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方法/过程] 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AIGC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知识体系扩展、技能要求提升,教育环境改变。探讨AIGC驱动下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边界已拓展,为顺应AIGC技术对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带来变革提出系列提升路径。 [结果/结论] AIGC加速教育与智能的融合,研究生数字素养教育需以培养研究生驾驭智能技术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数字伦理为着力点。采取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数字素养课程内容,构建跨学科整合机制,建立监管机制,重视引导学功能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变革路径,以促进研究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机遇、挑战与发展方向——一项范围综述
袁帆, 李佳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9): 44-57.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614
摘要1060)   HTML27)    PDF(pc) (794KB)(302)    收藏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机遇,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研究聚焦GenAI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及其挑战,不仅关注技术应用层面,更着重探讨GenAI对信息素养教育范式转型的深层影响,为推动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基于范围综述方法,从SSCI、A&HCI和CSSCI数据库筛选出51篇核心文献,采用PRISMA-ScR框架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多维度梳理文献,辨析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挑战及其对学习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GenAI在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和提升数字化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面临数据准确性、偏见问题、学术不端、虚假信息传播以及过度依赖GenAI可能削弱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关键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GenAI在信息素养教育情境中的应对策略。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应着力于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框架,推动AI技术与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人工智能素养视域下高校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分析
崔宇红, 赵锦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 36 (11): 20-32.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721
摘要1063)   HTML15)    PDF(pc) (951KB)(277)    收藏

[目的/意义] AIGC技术为创造包容与广泛的学习环境提供机遇,针对滥用AIGC工具潜在风险,分析人工智能素养背景下影响学生用户使用AIGC工具的因素,探究学生用户使用影响因素模型框架与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过程] 借鉴TAM构建概念关系模型,提出基本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分析进行验证解释。 [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努力期望直接影响学生用户对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并且通过绩效期望和行为意图连续间接地增加他们对于AIGC工具的实际使用。此外,人工智能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用户AIGC实际使用的转化率。研究弥补学生用户使用AIGC信息行为研究,揭示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路径,为图书馆人工智能素养培育提供科学的建议与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