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视角看数字人文实践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从技术视角看数字人文实践研究专题序
    陈涛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4-4.  
    摘要325)      PDF(pc) (1989KB)(216)    收藏
    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为第14个学科门类,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也将成为常态。数字人文是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而形成的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甚至有研究显示,数字人文研究论文分布在102个学科领域中。同时,新文科建设也已成为当前高校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可以说,“新文科”新在融合、新在求变、新在发展。而数字人文无疑为新文科建设指出了一条可行的实践之路,也代表着人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数字人文中图像资源的语义化标注研究
    陈涛, 单蓉蓉, 李惠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6-14.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411
    摘要842)      PDF(pc) (3951KB)(362)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领域存在的大量图像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图像孤岛现象愈演愈烈。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为图像资源的深度交互和应用打开了新的窗口,而图像标注正是打通图像孤岛、提升图像认知的关键。[方法/过程]论文基于IIIF框架提出了“图像层面的元数据注入”“对象层面的内容录入”和“语义层面的语义引入”的3层标注模型。同时,文中构建的本体管理平台为图像资源的语义化标注提供了本体上的支持。[结果/结论]以韩干《照夜白图》为例,探讨了使用图像标注和IIIF技术在图像内容语义增强、对象标签聚类和资源精准关联等方面所带来的新的交互体验和研究模式。可以说,IIIF、关联数据(Linked Data)和人工智能(AI)的结合必将开启数字人文研究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跨越时空的对话——构建基于IIIF-IIP语义标注平台的书画记忆链
    李惠, 陈涛, 单蓉蓉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15-21.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504
    摘要665)      PDF(pc) (1760KB)(248)    收藏
    [目的/意义]近年来,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使用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来呈现古代书画,但基于题跋标注的知识发现仍为数不多。通过题跋分析书画的传承轨迹,既可纵览中国书画史,也可以深入到个案,对于推进传统研究有相当的意义。[方法/过程]因此论文基于已构建的沉浸式交互平台IIIF-IIP,提出书画记忆链模型,结合已标注的题跋、印章、人物和关联数据信息,可视化地呈现书画中的隐含人物传承关系,就网络中的重要人物、网络的同配性以及题跋内容上开展分析。[结果/结论]论文以李白的《上阳台帖》和韩干的《照夜白图》为具体案例,构建书画记忆链网络,加以史料佐证,说明该模型在书画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不仅为下一步扩大数据规模的历时书画史研究奠定基础,而且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突发性公共危机中数字人文的作用分析——以2019新冠疫情为例
    加小双, 姚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22-30.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352
    摘要694)      PDF(pc) (1179KB)(170)    收藏
    [目的/意义]有效应对现代社会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需要坚持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实现协同治理。2019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数字人文这一新兴学科为代表的各学科领域积极应对,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中产生积极效益并积累有效经验。[方法/过程]本文以内容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系统调研数字人文应对该疫情的前沿动向,选取12个国内外针对2019新冠疫情的代表性数字人文项目,以信息空间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编码、抽象、扩散3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包括:促使社会各个层面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数据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公共危机信息广泛传播进而实现公众教育;促进各学科领域内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空间视域下明清女性作家地理分布及其成因——以松江府为例
    彭霞, 刘敏, 杨莉, 樊姗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31-38.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132
    摘要431)      PDF(pc) (1923KB)(289)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运用可直观展示明清女性作家群体地理分布特点,并为其地理分布的形成原因分析提供定量数据参考。[方法/过程]统计分析“明清妇女著作”数据库中松江府籍贯的女性作家的基本信息,包括朝代、出身背景、婚姻状态以及作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明清松江府女性作家进行地理分布可视化呈现,并从空间视域下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考察社会经济和基础文教对明清松江府女性作家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结论]明清时期,松江府女性作家共计139位。其中,77.7%的女性作家分布在中心县区(如华亭县、娄县和上海县),分布在其他边缘县区的人数占比为22.3%。松江府各县女性作家人数与著姓望族和学校分布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与田赋税收和棉布业市镇的分布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面向数字人文的多语言藏学知识融合框架研究
    赵生辉, 胡莹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0, 32 (9): 39-49.   DOI: 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020.09.20-0387
    摘要739)      PDF(pc) (1650KB)(221)    收藏
    [目的/意义]顺应全球范围内的数字人文浪潮,推进藏学领域多来源、多形态、多语言知识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国藏学事业的现代化。[方法/过程]基于数字人文理念和方法,分析了藏学领域多语言知识融合的实现机理和实践路径,参照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构建了藏学领域知识本体框架,并基于OWLProtégé平台进行了藏、汉、英3种语言知识实例的融合与检索实验。[结果/结论]数字人文顶层本体框架DHTO由时间、地点、组织、个人、事物和事件共计6大类型实体构成,藏学领域知识本体可以基于DHTO框架进行逐层拓展,并通过创建多语言命名属性的方式实现跨语言语义关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